Wednesday, December 26, 2012

安寧宣導影片: 急救不急救



答应工作坊的朋友们,我要把这个 youtube 放进来这里。
和大家分享。

让你多了解对于末期病患者,急救不急救,可以有怎样的选择。

**

本片以真實影像呈現急救實況,啟示民眾做不悔的選擇

在醫院,當病人面臨疾病惡化時,有一套急救的方式。用各種插管、開洞、電擊、體外心臟按壓、藥物等,協助病人度過危機。有些人只是一時間出現單純的急症與變化,但有些人卻 已是疾病演變到末期。許多器官已然衰敗,身體如狂風暴雨中的小竹筏,此時這些急救措施到底能幫病人與家屬多少忙?或只是徒添病人與家屬身心的痛楚?

在影片中,以簡單的方式介紹急救不急救如何選擇?

再帶您去看看實際上的急救現況,以及倘若沒有急救仍能如何幫助病人及家屬善終、善別與善生。

台灣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委託及支持
台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 承接製作
成大醫院大力協助


**

Tuesday, December 25, 2012

安宁疗护的大蓝图

A. the umbrella

答应工作坊的朋友们说要把大蓝图贴出来给大家阅读。 here you go.


**


对于安宁关怀,我们可以尽量不限设任何对错的架构。所以,“一定”、“必须”、“应该”、“每个”、“绝对”,这些字眼我都会尽量少用。

安宁关怀 (hospice care)不是在对抗“积极治疗”(curative treatment)的道路。安宁关怀是在鼓励病人在采取“积极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同时给予病人安宁关怀。

所以每次和从事安宁关怀的医疗人员对谈时,我常主张、也恳请大家不要拒绝病人接受急救、接受进食、或接受抗癌。请给予他这些,也就是等于给了他活下来的尊严。我们需要做的是,请给予他宏观的知识、经验的分享、尊严及关爱,然后让他自己去选择他要怎样的道路,而非我们替他选择他走的道路,这就是安宁关怀的精神所在。

毕竟,每个病人的生命都是如此特殊,安宁关怀是一种服务的过程,而非以病人的行为或结果而定论。

安宁关怀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情怀,而非一种指定的选择方式。

我深信每个人都可以提供这份精神给末期病人,因为那里头有我们对病人的尊敬、关爱以及接纳。

谢谢你愿意为这个领域开拓一些未来的希望。谢谢你。祝福你及家人一切大安。 和你共勉之。

以量
25/12/2012

Thursday, December 13, 2012

Tasmania - Gordon River

Tasmania - Gordon River

很久没有给自己旅游,却又四处跑。
前几晚,在古来演说后,看到电脑有一张照片是自己还未看到的。

去旅行的事,还有一些遗漏在哪儿。
留在 SD card 里的照片可以让它们一一找回来。

Gordon River, Tasmania.
One of the world heritage.

明年七月底在冬天再去一趟 Tasmania,
相信又是另一个风貌了。

以量


Tuesday, December 11, 2012

请停止标签 LGBT

"Fine, you want to recognise (LGBT rights), you think that's right, you don't want to follow what is in your bible, fine, I'm not condemning that... But this is the way we want to run our country. Based on... high morality."

这是今早在 FB 里看到的一番话,的确有一些 LGBT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把自己曝露在爱滋病温床里。这个无法否认。

不过把所有 LGBT 等同于爱滋病病患者,这已经在逻辑上显示说这一番话的人,她智慧有限、历练也有限。 对于这个逻辑,我有两个重点要说。

第一。

LGBT 其实无法等同于爱滋病病患者,当现今整个世界先进国家的 LGBT 为自己争取社会权益、生活福利的时候, 这种论调难免会被他国攻击。因为,这种论调只会让我国群众继续误以为 LGBT 是一群滥交的性交高手。

如果你看到一对又一对生活在一起的 LGBT (不管男男、女女、变性人)多年彼此关怀、照顾到老,在临终关怀前,你决不会唾弃他们,给他们负面标签。只是这一群 LGBT 他们温和,谦卑,不闹事,低调,所以大众无法看到 LGBT 温和的一面。

这含蓄的确很符合我们文化上的标准,它很漂亮,不过也阻止了大众更深入了解 LGBT 另一个画面的美。他们对伴侣的专一、忠诚、奉献,无私,确实无法让大众看到。

在这个对 LGBT 还不足够友善的大马里,我们看不到的,并不代表他们不存在。也并不代表他们的 morality is low。至少比卖一个 cincin 的高调行为来的高一些 morality 。

第二。
目前世界上患上爱滋病的病患者最多的是来自于异性恋族群,而非 LGBT。这个你用头脑就想到了。LGBT 只是人类的百分之10到20%。甚至更少。放眼看去,城市里让异性恋族群性滥交的诱惑温床来得更大,更可怕!

所以 morality low 的是那群性滥交的人类,而非是来自 LGBT 或者异性恋者。可是我不愿只从 morality 这个角度来观看。因为看事情,要从多面角度来看待。见树要见林。

爱滋病还未病发之前,我们称为 HIV +。
HIV 的传播途径只有三种:  
1。非安全的性接触传播  
2。血液传播(如共用针筒)
3。母婴传播。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237780.html

我们常有一个误解,患上爱滋病的人是该死的,因为是他自找的。其实并不然。有些艾滋病病患者,他们的病不是自找的。

例如:

一个永远都忠诚的妇女被她那老公感染,你说她该死吗?你说她的 Morality low?

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爱滋宝宝,你说他该死吗?你说她的 morality low?

一个处女被意外强奸一次而患上爱滋病,你说她该死吗?你说她的 morality low?

***

所以,请我们一同抛开这么没有经过思考的论调来看待 HIV+课题。它这个病,不只是牵涉疾病、也牵涉这个病患生命及其家族的整个脉络,别这么快就给艾滋病病患者一个负面的标签。

同样的,LGBT 课题也是如此。它不只是牵涉性交部分,也需要纳入 LGBT 生命及其家族的整个脉络。别这么快就给 LGBT 一个负面的标签。

标签他们,只会给他们更多的障碍。
认识他们,会带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请严谨看待这俩个课题,请不要胡乱伤害他们。

我是这样看待这个课题的。
虽然有时候,我还没有达到这个宽宏大量做到如此,
不过,我愿意朝向这个角度去了解整个脉络。

所以,
当一个人说 she run the country based on high morality,小心她!

Saturday, December 8, 2012

马来西亚 ~ 无语良师 Silent Mentor


Silent Mentor 无语良师

任何有兴趣想要多了解無語良師計劃(馬來西亞)的读者们,不妨浏览此网页。
www.silentmentor.org


2012 年 11 月 25 日 (星期日)

星期日一大早去 马大的 Medicine Faculty (医学院)出席四位无语良师的感恩会及送灵仪式。
这是马来西亚第二次的无语良师的工作坊。

听着医学系 final year 学生们一一介绍这四位无语良师,我一直处于在动容状况中。

心里面一直发出:“马来西亚终于有了自己的无语良师了。我们终于有了。”

在一个这么多元文化的国情里,我们可以拥有一个平台让不同宗教、肤色、种族的无语良师出现。我很感动,这才是所谓的 1 Malaysia 的精神。

看着主办单位 MILES 介绍工作坊的过程,
这四位不同种族、宗教、背景及年龄的无语良师们在同一个时间,
接受大家用不同的宗教方式来为他们祷告。

人,一旦内心有了对生死的尊敬,早就超越了宗教之间的藩篱。
我看着那个介绍,我很感动。
这就是我渴望看到的马来西亚。
一个没有歧视、没有藩篱的社会。
只为了散发心中那份爱。不管它是小爱,还是大爱。
 终于,我们马来西亚有了属于自己的无语良师了。

无语良师奉献自己的身躯,在死亡之后,长达几个月也不入葬,
放在零下几十度的冰柜,直到在工作坊之前,开始解冻尸体,
只为了自己再一次出现在医生、实习生、学生的面前,
躺在模拟手术室的手术床让不同的医生等人在连续四天之内,陆续动手术。
动不同器官部位的手术。
第五天,才正式送灵。

实习医生说:“感谢这些无语良师让他们实习,让他们可以试用新仪器。无语良师和活生生的病人们无异,只是没有血液循环,心跳及血压。”

医学学生说:“他们人生的最后一刀,是我们的第一刀。”
让医学系学生第一次就可以拥有这样的学习经验,非常可贵难得。

Silent Mentor 无语良师

在送灵仪式开始时,看着一个接一个学生认真的在棺木前献上卡片、献上鲜花。
认真的、恭敬的、动容的,
一接个一个,我看在眼里。
是的,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看钱做事的医生,
不只是追求名和利的医生。
我们需要真正对人有基本 human touch 的医生。
这个无语良师的生死教育,对他们新生而言,是无价的。
 
是的,无语良师不只是给学生一个示范,也给我们一个很棒的启发。
人,生前可以为社会奉献,死后也陆续可以为社会奉献。 

这样神圣的善终,让人不禁升起崇高的敬意。
也让无语良师的家属们在哀伤当中,多了一份荣耀感 (sense of proudness)。

看着丧亲的孩子们站在台上的笑容诉说自己妈妈(无语良师)生前的生命及和他们的互动,
我又不禁流下眼泪及鼻涕。

是的,这些无语良师及他们的家属都值得尊敬、祝福。
心里满满的感动。

孝恩老板问我:“孝恩辅导部门可否为这群大体老师及家属们提供心理建设?”
我:“我们这个部门很乐意为此做些事。”


***

Silent Mentor 无语良师

星期一,在孝恩馆再次遇见 Prof Chin (中间)以及 Mr Sia(左边),
他们俩位都是马来西亚无语良师 project 的灵魂人物。

毛遂自荐,主动告诉他们下一次的工作坊,我要成为义工。
我愿意为无语良师第三次的工作坊打点一切,可以拍摄,可以清洗遗体、可以做任何事务。
也可以把服务的过程写成文章。
无非希望以我个人的力量呼吁我们的群众出来服务成为义工。
这份 project 的确需要更多的义工来协助完成。

我们目前无法成为无语良师,
不过至少我们可以成为义工来推广这份对社会关爱的运动。

下一次 2013年,28/05 (星期二)~ 02/06 (星期日),

如果你也有兴趣成为义工,或者有兴趣多了解如何成为义工,请不妨联 03-79492677(MILES中心)/6019-2826608(謝先生)。

如想更深入瞭解MILES的大體捐贈計劃,或有意捐贈大體,歡迎致電03-79492677(MILES中心)/6019-2826608(謝先生)。


延伸阅读:



星洲日报报导:無語良師的奉獻(上篇)‧馬大教授引進慈濟大愛‧“大體捐贈”無私奉獻

星洲日报报导:無語良師的奉獻(下篇)‧發願當健康“無語良師”‧捐贈者更愛惜身體

NTV 7 有关大体捐赠的新闻报导


UM – TCU Collaboration in Precedent "Silent Mentor" Program


Thursday, December 6, 2012

[生命线 12 月份 生活营]:95自覺系列青少年藝術與心靈生活營

生命线 12 月份 生活营

 
95自覺系列青少年藝術與心靈生活營简介
馬來西亞生命線每年定期舉辦“95(救吾)生命自覺營”,宗旨是讓大眾人士深刻了解到生命的意義和珍惜生命。通過愛與關懷。助人助己,憑自己的力量與能力去面對生命,進而達到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的目的。
今年,馬來西亞生命線協會把關註放在青少年的學習與成長,特與達爾尚藝術學院聯辦為期三天兩夜的《95自覺系列青少年藝術與心靈生活營》,並訂於20121220日至22日假達爾尚藝術學院進行,歡迎全國青少年,年齡為14歲至20歲的青少年,前來參加這場特別為您而設的活動。
在生活營中,用心聆聽的咨詢者,將會利用藝術來貼近理解青少年的心情,理解需求,以專業誠摯的剖析協助大家看到,尋找自己的內心。此生活營的設計也以探索內心為主,規劃生涯到問題解決等,一一的為青少年們而設計。希望這次的生活營能讓大家更了解生命,並透過藝術了解探索自己。除此之外,更希望透過這生活營能讓大家互相認識、分享快樂、了解彼此、並學習發現彼此生命的特質,發現我潛及我能,共同開啟生命的一扇新視窗。
生活營的主題內容包括:〈遇見內在我〉、〈藝術與心靈的聯系〉、〈青少年生涯規劃〉、〈內心,藝術與曼陀羅〉、〈青少年心理咨商與問題解決與創意人生〉等。青少年能從自我了解中肯定自己的方向、理解藝術與心靈之間的聯系、能發現自己的內心並能與他人作分享。
以上活動公開給所有年齡介於14歲至20歲的青少年參加,報名費用RM150,名額僅限100人,先到先得。欲進一步了解這項活動及報名的詳情,可瀏覽本會網址:www.lifeline.org.my,或面子書:Life Line Association Malaysia。更多資訊,歡迎聯絡生命線協會行政處查詢:03-9285 0225。或親臨馬來西亞生命線協會No.71B, Jalan Jejaka 2, Taman Maluri, 55100 Cheras, Kuala Lumpur



生命线 12 月份 生活营




Tuesday, December 4, 2012

迟来的生日祝福

DSC04787


谢谢古晋博爱的这份心意。
让我度过一个比较不会这么容易忘记的生日。

这一个蛋糕是今年吃的第十个蛋糕。
生日,今年庆祝,十次。夸张了。
不过,很好,10这个数目字代表圆满。

以量

DSC04793

photo 1


Sunday, December 2, 2012

[电影观赏]:Life of Pi (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



今天和朋友看了 Life of Pi。

看完之后,坐在戏院里,久久无法抽身离去。
一直对着朋友说:“这部戏太重了。太重了。”
说着说着,眼泪继续流下。
是的,这部戏太重了。

一拳把我对生命的乐观粉碎。
带我从 Pi 的生命里头走到这么低潮,却一下子要我走出来。
我却走不出来。

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内心的沉重写出来。


***


1。说再见

看着消瘦无比的 Richard Parker 头也不会,就走入森林。
看着 Richard Parker 的背影如此离开,我的心很酸。
PI 的狂哭是预料中事。

是的,有些人是无法和我们说再见的。

有三个可能,
第一。他根本就从来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船靠岸了,利益用完了,也就是分道扬镳的时候了。
第二。离别对他来说,确实沉重。因此,他根本就无法面对这份沉重。唯有继续前进。
第三。人性与兽性还是有差。

因为对着人性还存有真善美的相信,我永远都希望那是第二个的答案。 

我们都知道人生最后都会失去一切。
可是,最让人难过的是,我们从来没有好好说再见。
长大后的 Pi 一面如此说,一面流眼泪。
显然的,他和 Richard Parker之间并没有好好做善别。

试想,我们人生好多的人事物也不是如此?
没有说再见,就这么走了。
让留下来的人一直怀念对方、缅怀过去。

或许这么说吧,没有好好说再见,才能把对方记得这么久。
那里头的遗憾,不只延长了悲伤的寿命,也延伸了思念的情怀。

当初那个你最讨厌的人,最后,却可以在你心中记住最久。
当初那个你想杀死的人,最后,却可以在你心中活得最久。
不想承认,不过透过此电影中,却有此意味。


***


2。恐惧

对我而言,Richard Parker 是恐惧的隐喻。

人,永远都是饱暖思淫欲。
人,如果没有恐惧,就会呆滞,不前进。

恐惧,从这个角度来切入,它好处多多。

恐惧,让人一直处于在戒备心之下活着。
不呆滞、不放弃、只为了保护自己而存活着。

如果没有Richard Parker,Pi 或许就放弃人生了。
在前进还是依然渺茫的状态时,恐惧需要被注入。

担心、焦虑、恐惧都是《相信 FATE 》的前身。
这些所有的情绪都需要被尊重的。

Pi 明明可以杀死 Richard Parker,可是除了恻隐之心之外,
他需要在汪洋大海保持一种高度醒觉而活着。
所以除了Richard Parker,没有任何object可以让他时时刻刻活着。

所以,恐惧可以让我们时时刻刻醒觉着。

我们担心自己的健康会被夺走,所以我们时时刻刻保持运动。
我们担心自己在办公室的地位被拿走,所以我们常增值自己,或扩大人脉。
我们担心别人不喜欢我们,所以我们常把自己变得更可爱、帅气、漂亮、聪明等等。

这些担心,深层里头,就是恐惧。
就是一种恐惧自己无法再生存的力量。
这力量,让我们前进。

偶尔我们想抛开恐惧,偶尔我们想杀死恐惧,
可是,我们知道我们怎样也躲不开、也逃不开。

就像 Pi 逃不开 Richard Parker 一样。
因此, 为了生存,我们需要熟读求生存手册。
Overall,在绝望中,不可以失去希望。

有了希望,我们有动力让我们前进,
可是,另一个功课是:我们如何和《恐惧》沟通。

让恐惧和我分清,那个是主人、那个是仆人。


**


3。主人 VS 仆人, 掌控 VS 臣服

看着 Pi 和 Richard Parker 的微妙关系之间,
我从这两个角度一直揣摩。

谁是主人。谁是仆人。
我觉得两者都是主人、两者都是仆人。
谁能掌控。谁须臣服。
我觉得两者都能掌控。两者都须臣服。

在时间线上,因不同的事情,大家互补也互相交替。

在主人与仆人之间,
在掌控与臣服之间,
在生活上,为了运作,我发现我们需要学习以及尊敬《界限》的重要性。

在两个 object 之间,我们需要划分界限,来确保两个 object 如何继续运作下去。

Pi 撒尿示威、Richard Parker 的一泡大尿就直把 PI 撒出大海!
界限学习过程里头,需要磨合。
界限不是单靠一方的定义形成,
而是双方的协议之后,才算是真正有功能的界限。

有了这界限,产生了两个地盘。
一个是你的地盘,另一个是我的地盘。
两个地盘,拥有不同的文化、语言、动机及需求。
在同一个国度里,因为有了一个界限划分,彼此的出现产生了一种制衡的现象。
也产生一种 symbiont 的状况。 

可是在死亡跟前,
这些界限,完全被摧毁、推翻。
在死亡面前,最反讽的就是它没有未来的希望了。
可是,最吊诡的也在这里,就是因为没有希望,死亡面前,就不再需要什么制衡、你我的地盘之别,这些界限都不重要了。

界限需要在死亡之前,瓦解。才能善别。
然后,我看到的就是 PI 用手轻摸 Richard Parker 的头颅,
衰弱无力的 Richard Parker,已经没有所谓的地盘了。
界限瓦解之后,我看到的是爱的存在。

界限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爱自己。
界限之所以瓦解,是因为爱别人。

要懂得运用界限这课题,少一点智慧都不行啊。

这一幕,Pi 抚摸垂危的 Richard Parker,我哭得最勤快。
当初你的敌人,它要死亡,你的生命活着的意义,即将会少了一半。
敌人的制衡效应突然瓦解,叫谁也不舍得呀。

因为之间的铺陈、磨合等等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一种依附情感了。
不是说我们要放下,就能放下的。



***



4。驿站。

Pi 看着天上闪来的雷电、天空乌云拨开的希光,
对着神大喊:“神,我什么也没有了。你拿走了我的父母、拿走了我的一切,我什么也没有了。I surrender!I surrender!”

神“仿佛”听到他的祷告,海浪把 PI and Richard Parker 带到一座孤岛。
早上的孤岛像天堂。
晚上的孤岛像地域。

Pi 拥有无比超强的智慧。
他知道只要继续留在岛屿,
他就需要面对孤岛所带给他的寂寞以及孤独终老。
他已经看到未来的一个生命结局。

他其实可以选择不再漂流,停靠在这座荒岛。

PI 的冒险精神是我最钦佩的。
他宁可死在汪洋中,也不愿停留在他已经预知结局的荒岛里。

所以,他不把驿站当成是自己最终的目的地。

反观,我们这个社会,驿站比比皆是。
当你直呼 I surrender 的时候,有很多助缘出现。
教堂、佛堂、辅导中心等等、任何你以为可以得到真理的地方,
任何你心灵可以安顿的地方,
你以为你将会得到终结的目标。

其实,唯有让自己一直漂流,冒险,你才能够真正了解生命真正的本质。
而非走进任何让你身心安顿的地方。

那些驿站,就像 Pi 所说的,
那些地方让你停靠,无非让你休息,然后继续上路。
休息久了,不要忘记继续上路。

第一次漂流,Pi 以及Richard Parker 是没有选择权的。
可是第二次的再启航漂流,那是一种选择。

这种选择,是崇高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漂亮!


我看的满心感动!


***

5。真相。

故事结尾把我们在戏里两个小时所看到的一切做一番全然的颠覆。
一番对话,推向电影的高潮。
真的是编剧、作者及导演的功力。

回到现实的社会中,
你看到的、经验的是真相?
还是社会愿意相信的才是真相?

你经验的事件是真理?
还是书上所写的知识才是真理?

不那么喜欢长大后的 PI 给 author 一个判断。
你相信前者,就是相信神的存在。
我并不那么愿意把这样的论调二分法。

我觉得书中的知识也是生命中的历练。
难道圣经里头记载的就不是生命的历练吗?

我相信书中所传达宗教道理的重要性。
我也相信生命中所体验的灵性所带给我们的启发。
这两者都重要。

社会喜欢听什么?自己喜欢说什么?
我会忠于后者。
不过,为了保命、为了求生存,我会选择前者。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我们的社会不也是一个活生生的 Richard Parker?
它给我们恐惧、要我们做它的仆人、要把我们的自助摧毁。要我们无法掌控。要我们臣服。
所以在这个社会面前,我也需要学习给它一个界限。

不然,我就会轻易失去我自己了。 



****


最后,我想说:

我不愿意只称 Richard Parker 为老虎,因为它是非一般的老虎。
就像我和你们一样,我不愿意自己和你们只称为人类,因为我和诸位都是非一般的人类。
我们有名字,有 identity,有灵魂。
动物也是如此。

每一个人类都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生命。
何况是戏中的 Richard Parker。
它的生命需要被尊重。


写完了。 


哦,值得一提,我以前念化学工程系的时候,也很喜欢 Pi 这个数学符号。(π )
π 代表一种永恒。22/7
你试一试用笔来解答这题数学题, 22 除于 7,
你永远没有办法找到停下来的数字答案。

π  代表一种永恒。

在 LIFE of Pi (π ) 这部电影里,
说的是一种对生命追求真理的永恒。
你在里头永远找不到令你有一种绝对满意,可以停止下来的答案。
而在追求的过程里,是你自己决定/选择在那个答案点停下来。
往后的日子,你越愿意冒险,你越能找出更多的答案。

这就是Life of Pi。

向 Yann Martell 作者 致敬。
更向 李安导演致敬。



*****

Life of Pi Soundtrack (All Tracks)




陳文茜vs李安的奇幻漂流




Pi's Lullaby




Wednesday, November 21, 2012

《善终》读后感 - SZ 005 - SZ 007

巴生佛光缘 ~ 工作坊

得到读者们的允许,
和大家陆续分享来自不同背景的读者们的想法。
谢谢各位。 祝福各位。

**

SZ005
(1)性别:女
(2)年龄:30
(3)婚姻状况:已婚
(4)职业: 丛书编辑工作
(5)《善终》读后感(如下):

以量,

你好。

《善终》里头的故事,有些我从电台听过了,而且不只一次,有些我从报章或一些刊物读到了。从开始的哭到稀里哗啦,到现在可以平淡的看着每一个文字,我想我对死亡应该是慢慢可以比较接受了吧,至少我没有再逃开了,最起码我开始愿意去了解了。我充满着感动,感动着你说的每一个故事、感动着每一个你照顾和关爱过的临终病人带给你也带给我的生命教育。你让我看到原来死亡真的不一定是黑色的,它也可以是绚丽的色彩的。

整本书里头,有太多漂亮的句子了。

你说:“当死亡来临时,你我都不要勉强抓住生命。”

是啊,活着的时候就该好好的活着,而不是等到死亡来临前才死命抓着,那一点意义都没有。

我曾经写过一些文字是关于死亡的。

那是去年的事,这段话是这样的:“ 當我面對死亡的時候,我會安祥的離開呢,還是痛苦的躺在病床上,生不如死,然後帶著遺憾與後悔的心情離開?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這句話就像咒語般老是在我腦海盤旋。我不時地問自己,如果我的生命只剩下今天,那將會是一個怎樣的狀況?”

去年我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我不知道要怎样回答自己。

可是现在,我想告诉自己:“如果我的生命只剩下今天,那我要好好的和我自己相处、好好的和我爱的家人相处。虽然那一刻我无法再去完成我想做的事,我会告诉自己没有关系,因为我来的时候是两手空空的来,走的时候也只能两手空空的走。我们带不走任何东西,但是我们可以留下一些回忆或记录给其他人。”

我希望自己真正面对临终的那一刻时,可以真的学会豁达。

我会一直去翻阅它,因为我还要为自己的临终做一些规划。

谢谢你啊,以量。


**


SZ006
(1)性别:女
(2)年龄:59
(3)婚姻状况:已婚
(4)职业:殡葬服务员
(5)《善终》读后感(如下):

「 善終」,冯以量新作,只随便读几行字,就叫人爱上,那感觉像戴了一幅对了的老花眼镜,你会需要在办公室放一本,房里放一本,车上放一本,以方便随拿随有,随时想看的一本好书籍。


***

SZ007
(1)性别:男
(2)年龄:17 岁
(3)婚姻状况:单身
(4)职业:中学生
(5)《善终》读后感(如下):

读完《善终》,我立即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重病或癌症,对一个患者来说是痛苦、折磨或是一件永远都得背着的沉重包袱。他们也想像和我们一样过着平凡人的生活。可是,往往人生并非如意,每个人不能预测明天的到来或下一秒的呼吸将会发生什么事。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变成癌症病患者,我们是否也能够接受这个打击,还是乐于面对现实?

阅读每每个案,有些病人依然地能够活得坚强,他们的意志告诉我们,癌症更让他或她的家人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数十年的隔膜往往都会在这关键治疗期间给打开心结。之前的亏欠或不足大家互相地道歉及给予祝福。很多时候,并不是每个事情都能急救,就如亲情及友情,唯有挽留去珍惜。所以有些病人会感恩癌症,癌症对他们来说并不恐怖,或许他们会觉得自己最不幸,但他们不会忘记自己也是最幸福的,因拥有许多人给予关爱及呵护。日子有限,更能显现光阴及相聚的可贵,每一秒的流逝,表示我们与亲人的距离又远了一步。他们无时无刻都把握当下,这种精神让我们佩服。

死亡,对他们来说也许是害怕,有些病人则无畏惧,也许死亡是心灵上永恒的解脱。癌症末期的病人,不想再用任何药物或化疗再折腾自己,他们也觉得累了,是时候该休息,坦然地面对死亡。善终,往往能让病人获到选择的权利,也让亲人给去他或她最后的尊敬。死亡,是他们的肉身,而病者生前的精神,却能永恒地遗留在人间。所以,遗物并不限于物质,它可以是病人的一丝微笑或一颗真诚的心,那是无价并能永远都烙印在亲人的脑海中去回忆。远在天国的病人,也希望自己的亲人及朋友活得开心。

我想,他们也无时无刻都默默地守护着亲人及朋友。因一份真爱,能化解之前的纠纷;因一场大病,让他们及亲人学会去珍惜及坚强。爱,无时无刻都环绕着我们。幸福的味道,从爱散发,从病中呈现。做好善终,是人生必备的功课。面临死亡,才不会害怕。时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够体会佛家常说的唯有“知足”,才能“常乐”。爱自己,更要爱惜生命。生死一瞬间的人生旅程,是一门永远学习不完的功课。祝福全天下所有的儿女及时孝顺父母,一家平安和乐。缘起缘灭,今生相遇是我们的缘分,让我们一起经历风雨,见证雨后充满希望的彩虹,一同成长吧!

写到这里,我看到还能走动的父母,给予一个紧拥,眼泪不禁落下。感谢以量,愿您的文笔继续感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加油!



***

Saturday, November 3, 2012

《把爱带回家》工作坊的学习及成长

Tasmania - Tasman Penisula

上周三天工作坊的学习,很多。
今晚,我做了一些整理。

我和所有的学员做了连续三天的承诺,我们不会把故事带出去,可是我们可以把学习及成长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也能透过这些文字,有所得。祝福大家。

1。当婆媳问题出现时,做丈夫没有出来替太太说话,大部分的儿子会挺身而出来保护妈妈。当年幼的儿子一旦决定要保护妈妈时,他就失去了爸爸,自然地,也会失去了他人生一半的生命力。如果在保护妈妈的过程里,挫败累累,那么他连另一半的生命力也被磨损不少。在这个时候,他只能不断吸收妈妈的哀伤,还有爸爸的无助。试问这样的儿子长大后,还能有怎样的推动力来生活?他作为儿子的委屈需要被听见、被释放,那么他被锁着的人生才能被释放。他,才能长大,做回自己。

2。当一个儿子选择要和妈妈“结婚”的话,那么这位男生长大后, 他的太太很大可能性要和他的儿子“结婚”。

3。我们需要常对那个受创的自己说:“我希望能够得到自己的支持。我希望自己不判断自己。”

4。我做这个受创画面的主人,而非做这个受创画面的奴隶。

5。当一个人的心灵受伤后,会产生庞大的负面情绪,如果当下无法被释放、被看见、被接受,那么这些负面情绪就会往身体存放多年。所以,当一个人不管在头脑里如何转换思维、如何花功夫去成长,他身体存放的负面情绪依然持续困扰他。直到他愿意正视自己过去的受伤,带着长大的勇气以及坚韧再去面对那些创伤。

6。有些创伤是不允许也不需要再回顾的。助人的工作不是要揭开每个人的创伤。因为那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当事人不愿意回顾时、或没有能力回顾时。当每个人要去正视自己过去的受伤之前,他必须拥有三个条件:Willingness (意愿)、Ability (能力)、Readiness(准备)。助人者要衡量这些条件之后,才陪着当事人走过创伤。不然,当事人的伤口会更加恶化。那变成二度伤害。让当事人的创伤更见沉重。

7。我认为改变有三种方式。

第一。回到过去,带着现有的资源再回到过去,把过去的角度稍微调整,改变看待过去的思维。再回到现在。
第二。就在现在,转换思维、感受、产生洞察力,抓紧现有的资源,改变现在。
第二。看到未来,相信未来自己可以达成的目标。给自己一个有希望的位置、给自己一个理想的画面,再从现在开始逐步调整。

请不要唾弃任何一个改变的模式。不管是看过去的、看现在的、或者看未来的,都是一种选择。不要只选一个模式,让自己弹性处理自己的改变模式。

8。创伤之所以成为我们的创伤。它需要具备至少两个条件。第一。创伤带给我们的打击很大,影响我们的价值感很大。第二,创伤的画面不断重复在生命中、或者在脑中。因此同样的事件,有些人不觉得那是创伤,有些人觉得那是创伤。这里,我们要考量到每个人的个人特质。可是助人者要切记,不是拥有创伤的人就比较差一些,没有拥有创伤的人就比较强一些。不要这样切入来看。要相信目前拥有创伤的人心中依然拥有独有的资源来痊愈未来的自己。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值得拥有美好的生命,而内在的资源足够来应对这些。只是有待开发而已。

9。父与子的掌控里头,其实存有一种说不出的养育及孝顺。大部分母女之间的爱是用黏密来维系,可是有些父子的爱是用竞争来展现。父亲之所以布局让孩子来战胜,主要就是希望儿子能够跨越他。当儿子超越父亲的时候,父亲一面感到成就感、一面感到他要比儿子再强一些。有些父与子之间常存着这样的局面,誓不对立、水火不相容。其实每一次父亲给出去的掌控、羞辱都是每一刀的雕刻,就是为了雕塑儿子再强一些。到最后,当父亲去世之后,父亲的“强”已经留在儿子的内心。儿子能否看出这个“强”其实也是父亲给出去的一种爱?

10。放弃不等同于放下。放弃是我以后再也不要它了。放下是我以后还可以再拿它起来。我们常常混淆放弃与放下。所以我们很多人选择放弃对方、放弃关系、放弃那永远无法被满足的爱。其实我们是可以暂时放下对方、放下关系、放下那些期待。等以后自我价值感足够的时候,随时可以再拿起对方、拿起关系、拿起那些期待。因为自己的心中有足够的能量,不会缺乏爱、而且还可以给对方足够的爱。 放弃真的不等同于放下。

11。 助人有四个目标。知道是一回事,如何实践又是另一回事。和你共勉之。
(i)巩固当事人的自我价值感 (self esteem) ~ 陪伴当事人,让当事人决定自己想要怎么走他当下处理的方向。营造一个氛围,让当事人决定他自己要的事务。助人者与当事人的关系是尽量趋向平等。虽然无法完全平等,不过要尽量先铺平等的关系。
(ii)让当事人能够表里一致 ~ 营造一个氛围,让当事人不需要讨好、或指责、或打岔、或超理智,让当事人知道随时随地都可以和助人者商讨自己的生命去向。随时随地可以整理自己的需求、生理的、心理的、灵魂的。助人者要鼓励、欣赏当事人,一旦当事人清清楚楚告诉助人者他当下的需求。
(iii)让当事人有选择的权利 ~ 营造一个氛围,让当事人看得出他的生命可以选择。去筛选每个选择所带出来的结果,以及需要付出的责任。尽量让对方至少有三个选择。
(iv)让当事人选择了决定之后,了解自己要为这个选择负责任。拒绝做一个生命的受害者,而是愿意做一个生命的主人。

12。我知道对方的情绪在哪里,是因为我用心地去阅读对方每个moment的神情、眼神以及语言。打开自己的心灵、耳朵、感受、眼睛,去感受当事人在每个脉络、时空里的感受以及思维。要多观察对方展现的身体言语,多过对方告诉我的话语。及时回应一些当下我们看得出或者看不明白的情绪,我们不需要成为专家,只是适当地每一刻都展现陪伴的精神。寻问、寻问、反映、反映、了解、了解。

13。助人者的工作不是要让当事人哭到半生死。能不能够让当事人哭泣并不代表什么,当事人大哭并不代表助人者厉害。当事人一滴眼泪也不流也并不代表助人者差劲。流不流眼泪和助人者的功力无关、也与助人者的任务无关。助人者的功力在于能否看出当事人在当下最需要什么、最缺乏什么、最可以成长的部分是什么。助人者的任务就是要让当事人看得出她可以成为生命的主人,而改善她自己。助人者的任务就是要induce the change。例如:一个时常哭泣的当事人,鼓励他让他的思维增强。一个不常哭泣的当事人,鼓励他让他的感性部分展现。这个就是 induce the change,而找到生命系统的平衡。

14。哭泣背后有很多意义。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一个受害者的眼泪、一个感动者的眼泪、以及一个恐惧者的眼泪,所展现的神情都是不一样的。而每个当事人都可以同时拥有不同意义的眼泪。所以单单几滴眼泪本身就有很多不同层面的潜藏语言,慢慢地鼓励当事人透过对话把这些潜藏的语言说出来,那就是一种提高当事人对个人觉察力的训练。

15。当原生家庭以及衍生家庭所有的家庭成员摆出来的时候,你就会更清楚看到点、线、面的三个系统层面的延续。哪些是扭曲的、哪些是有资源的、哪些是投射的、哪些是mesh potato、哪些是疏离的,都会看的一清二楚。助人者不要用“对错”来教导当事人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而需要提供一个平台让当事人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洞察力,而这份洞察力会自然地带给当事人一种稳定的力量,进而选择贴切他自己要的选择。

16。恐惧及愤怒在一起的时候,我要看那个部分在内心里较大,我才选择进去流通那个情绪。而不是一定要先流通恐惧、后流通愤怒。情绪是没有先后对错之分,而是那个情绪先浮上来、那个较强大,就先流通那个情绪。

17。对于成年人,什么叫做“做回自己”?
a. 不需要得到父母的 permission。
b. 做自己的底线是不伤害父母,可是并不是代表不让父母伤心。允许父母有自己失望的情绪。
c. 不和父母做 mesh potato,而是 potato chip。
d. 父母的情绪和我的情绪或许可以一样,也或许可以不一样。
e. 父母的想法和我的想法或许可以一样,也或许可以不一样。
f. 我有一个部分和父母不一样,我有自己的想法,可是这不见得我不爱他们、我不尊敬他们。我要让父母知道我只是放下那些我不想要的,这包括一些他们的思维、一些他们的家庭文化等,而非等同于我放弃他们。我依然尊敬他们、关爱他们。

18。人生,要永远记住 beautiful moments in life.

19。不要固执地只处于在自己的角度看一个家庭的互动,要变成爬在天花板上的壁虎来看一个家庭的互动。那么角度以及思维都变得宽大了。

20。每一对父母一开始的布局,就会影响孩子的位置、性格、思维以及命运。所以要如何改变原有父母给予的布局,不是孩子的能量可以转变的。而孩子的功能就是长大后,决定这个布局要不要延续给第三代,还是 upgrade 这个布局的 version。让这个布局更适合此时此刻的脉络、时空。你越能尊重你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你越能 upgrade 你为自己衍生家庭所布下的局。

21。你越恨的人,或许你也会越像他。你越爱的人,或许你也会越像他。唯有你越尊敬的人,你就能释放他、也能释放自己。鞠躬或跪拜,可以让人心中产生尊敬的能量,而这份尊敬其实就是一种产生你我分化、你我有彼此界限的过程。你越恨的人,其实你需要的是尊敬他。尊敬他展现你心中的黑暗面,让你知道你不需要成为他,你自有你的光亮面的存在。

22。全家福是最能连接家庭的动作。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产生归属感。

23。一个父亲或者一个母亲没有 100% 好、也没有 100%坏。好坏也是我们这些做孩子给予定义。通常取决于我们小时候的感受,而非我们的头脑。那些好的,我们选择让它延续在我们的衍生家庭。那些坏的,我们选择让它留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那过程、那抉择,需要大量的觉察力。Self Awareness and family awarenesss。

24。如果一个家庭无法让一个孩子表达他的负面情绪(包括哀伤、愤怒、恐惧等),那么这个孩子自然把这些情绪收藏在身体里。因此长大后,身体各个部分都自然出现状况。放下我们对负面情绪的道德批判;让这些成年的孩子流通他内心多年的负面情绪,他就会逐渐长大起来,而且身心健康。

25。对于一个家庭,当所有成员的生命结束后,过去所有的创伤以及痛苦都微不足道了。剩下的,或许灵魂会自问:“我那时所展现的,是不是我自己要的?”或许灵魂什么也不问了,只有一抹又一抹的微笑。因为,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谢谢前三天 13位同学给我的学习。谢谢你们。祝福你们。感恩。

以量

Thursday, November 1, 2012

读者们的《善终》读后感

03. book cover

最近收到一些读者阅读《善终》这本书的回应,
得到读者们的允许,
我打算在这里和大家一同分享他们的回应。

以量

***

SZ001
(1)性别:女
(2)年龄:27岁
(3)婚姻状况:已婚
(4)职业: -
(5)《善终》读后感(如下):


第一次看你的书,我不会掉眼泪。

《善终》真是一本让我又爱又恨的书。

你是一个说故事的人,可偏偏书里的每个故事都好短,每个故事都是每个主角人生的尾端,每个尾端都导向“善终”。

前半本的故事里每每出现“善终”这两个字,我都白了他们一眼。我不懂什么是善终,为什么它要在这里出现。这相对造就我,每每再问回自己,什么是善终。第一个晚上,一口气看了几个故事,放下书本,倒在床上,我竟然心生恐惧。我害怕什么,我问自己。

我虽然接受21世纪的教育,我是佛教徒,可面对死亡,那是自己的死亡,原来我拥有世俗一样的思想。

我不得不承认,对死亡,我拥有世俗一样的想法。

我还年轻,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呢?我没有准备,真的没有准备。我现在所做的事情,只为生存,只为活着。我怎么去规划我的善终?真的尝试去想了,我脑子出现千万个不愿意,呸呸呸,大吉利是!

我带着复杂的心情,翻过一页又一页,我闪过无数个疑惑,像有答案,却又没有答案。是的,我没有因此而不看这本书。里头的每一个故事,你的每一个想法,都发人深思。你预见一个未来,一个我们都需要面对,需要规划的未来。我感谢这本书。

你说,想在大家的心中种下一颗 “善终”的种子。我觉得你做到了,真是一颗种子!

不敢说,我准备好,但我觉得,善终这颗种子,已种在心里。

谢谢你,以量!

***

SZ002
(1)性别:女
(2)年龄:46岁
(3)婚姻状况:已婚
(4)职业: 义工
(5)《善终》读后感(如下):


以量:

我今天一口气读完善终(通常我会重读),有点累。
因流泪、情绪和有些想法。

这书封面,如没有冯以量三字,不会吸引人去买。
之前四本不错。

这本书感觉很厚,以为会难读,其实不会。
好像读故事,有画面,记忆深刻。

这书让我了解临终病人的感受和想法,
也学到和临终病人沟通的技巧。
以后面对临终的亲人或照顾不会担心要讲什么,怎么做。

对自己临终也有些想法,我告诉自己:
“我会自然死亡,我会微笑着默念佛号,安祥地离开。”
我会死得很美!^_^

「我留给大家的爱足够让大家活下去,我也会帶着你们给我的爱好好地离开」第64页

这句子让我流了最多泪,感触也最多。
我很欣慰我给家人的爱很多,
我家人也很爱我( 以前我不确定,现在我确定),
我也已教完我儿子该懂的,我死而无撼了。

我先生去上班时,我们都会抱抱亲一下,
以后也要每天抱18岁的儿子,这样无常到来时,
也算善别,对吧!
不好再浪费时间吵架或冷战,要珍惜和善用时间,
好好以爱相待。yes!

祝福你!


***


SZ003
(1)性别:男
(2)年龄:46
(3)婚姻状况:已婚
(4)职业: 企管顾问
(5)《善终》读后感(如下):


以量:

一口气把“善终”里的每个人物细心的品尝了一遍,
Uncle Catalogue,Uncle Lim, John, 小巨人,高大哥,等等,
尤其认同“大树的生死”这一篇,因为很有佛法的精髓。

无疑的, 你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
更佩服的是你的专业能力和能以同理心与慈悲心来关怀你的每个个案。
Well done 以量。


***


PN004
(1)性别:女
(2)年龄:14
(3)婚姻状况:单身
(4)职业: 中学生
(5)《陪你到最后》读后感(如下):


以量,

我14岁,第一次阅读您的书是因为学校有优惠价而且老师也极力推荐学生阅读这类型的书,所以我和我的朋友就籍此买下了。我买了《已亮的天空》及《陪你到最后》。

透过您的书我明白了,当我们在地球的这一段很快乐的享受着的时候,其实有人在地球的另一端面临着生离死别;当我们在埋怨的时候,地球的另一端有人很感激生病的家人气色好转了;当我们面对一些吹毛求疵的事情而感到生气时,有人在地球的另一端珍惜这与对抗病魔的家人共享最后的美丽时光。我们应该珍惜珍重我们的人生,不要因为消失而失去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 希望您有更多的好书!加油!

(注:得到读者们的同意,读后感会陆续记载。)



***


谢谢这四位读者。谢谢他们。
祝福他们、祝福大家、也祝福我自己。

以量

Tuesday, October 23, 2012

[星洲日报新闻专题]:安樂死該不該合法化?

活下去........ (EDITED)

http://www.sinchew.com.my/node/243718?tid=67&fb_source=message

新聞專題  2012-04-15 11:51

安樂死,一般用於在個別患者出現了無法醫治的長期頑症,因病情到了晚期或不治之症,對病人造成極大的負擔,不願再受病痛折磨而採取的了結生命的措施,經過醫生和病人雙方同意,為減輕痛苦而進行的提前死亡。

大馬不允安樂死

安樂死這種做法,在馬來西亞的法律是不被允許的。

隨著大馬人口逐漸老化,年邁父母的生活、醫療費用對子女來說,負擔比從前更重。老年人在患病之時,工作忙碌的孩子無法抽空陪伴,若病情不見起色,老人會萌起輕生的念頭。
近來發生的老年人自殺事件,包括“89歲老校長自殺”、“老婦殺夫复自殺”等事件,是否說明長期患病的老人寧可結束性命,也希望能留住最後的尊嚴,不想再成為家人的負累?
合法化安樂死,會不會就是長期病患的結束痛苦的一個出口?



諾查雅:減輕痛苦方法多

安樂死非唯一出路

馬大法律系教授拿督諾查雅博士說,目前大馬沒有法律認可安樂死,而醫生若幫助病人結束性命,便可能面對法律的制裁。

但就如其他法律一樣,若人民對此有強烈的意願,法律是可以制訂的。

但她說,在制訂法律前,我們必須捫心自問:這樣的法律是必要的嗎?人權至上的人,真的瞭解病患的需求嗎?他們不是飽受病痛折磨的人,如何能代表病人發言?

“希望能安樂死的人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他們真的承受太大的痛苦?還是因為缺乏家庭的溫暖、缺乏關懷照顧、承受痛苦而無處渲泄?或是無法負擔醫療費用?從某個角度看來,這些病患有這樣的想法,是不是被目前的政策所逼迫的?這都是我們首先需要考量的。”

減輕痛苦的方法很多,安樂死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諾查雅認為,安樂死被合法化後,很有可能會本末倒置,這將是一個選擇,而醫生可以不受法律限制地“建議”病患以死尋求解脫。

馮以量:須2醫生鑑定
絕症安樂死可接受

馬來西亞生命線副理事長馮以量說,安樂死這個課題讓他很掙扎,他認同的部份是,“由兩個醫生鑑定病患無法用世上任何醫療方式治愈”,才能接受安樂死。

但是,如果是因為忍受不了痛苦而想要尋死的病患,他無法接受讓他們安樂死。

“如果醫療設備不足、不夠先進完善,或是社工不夠,那麼我們應該反省為甚麼資源會那麼缺乏,而不是認同安樂死。”

針對臨終的病患,他指出,他們在生命最後的3個月內承受極大痛苦,而“不想繼續痛苦”,便是他們想自我了斷生命的主要原因。

在臨終關懷方面經驗豐富的他,在陪伴過的病人中,在接受疼痛治療(pain management)、減輕痛楚後,便不會再有尋死的念頭,這時,社工再從心理上提供協助。


“佛教不認同安樂死”
如行法師:應多陪伴關懷

針對安樂死的課題,佛光文教中心監寺如行法師引述了星雲法師曾說過的一句話:“要讓最愛的人來決定是否可以安樂死。”

從佛教的角度看來,理論上安樂死是不可行的。但如行法師解釋,有很多情況不可以一概而論,有些人是逼於無奈的情況下才做決定的,這些則情有可原。

以如行法師過去接觸的老年人來講,大部份有尋死念頭的老年人都是因為寂寞、覺得自己沒用或是兒女不在身邊而產生空巢症狀所導致的。

他建議親友在病患的生命走到最後階段時,多花時間陪伴他們,因為這時若情感上得到關懷,對於即將離世者會是很大的慰藉。

“若在心靈、信仰上有所寄託,外在的環境未必會影響內心。垂死的病患也不一定會覺得沮喪,他們同樣可以是開朗而積極的,重要的是要為自己的絕望找到出口。而這就是所謂的‘提起正念’。

王福:順其自然
不能摧毀自己生命

吉隆坡甲洞馬魯里宣恩堂主理牧師王福說:“若有人病重,我們會希望能順其自然地生存到最後一刻。若病患受到很大的痛苦,我們會支持他、關懷他並為他祈禱,透過心靈的接觸讓他得到安慰。”

他補充說,這正如聖經提到的“生命是由神創造的”,而神愛世人,我們不能踐踏、糟蹋或是摧毀自己的生命。

“東南亞國家普遍上都不能接受安樂死的概念,這也與我們的東方背景有關係,例如華人基督徒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

他解釋,歐美國家在思想與文化背景方面與我們不同,因此能夠接受安樂死。但就算在西方國家,也分為保守派與開明派,保守派也與東南亞的基督徒想法類似,同樣不能接受安樂死。

葉蔚敏:善終協會安寧護療
助臨終完成遺願

馬來西亞善終協會安寧護療部經理葉蔚敏說:“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而我們尊重病人自身的權益,並協助他們在臨走之前完成遺志,讓他們無憾地離開人世。”
該會每個月接納大約500名住在雪隆的垂死病患,為他們提供身、心、靈上的慰藉,也就是安寧護療。

諾查雅:社會還不夠成熟
貿然立法後果難預計

安樂死是在生命完結前,一種尊重生命的表現。但凡是人都會有求生的慾望,是甚麼把人逼到了絕境?是疾病帶來的痛苦還是社會的壓迫、親友的漠視?

諾查雅博士解釋,如果病患的痛苦來自社會和政策,立法並不能解決這些政策上的缺陷,但是貿然立法的話,對社會會造成甚麼影響?

“我們的社會還不夠成熟,後果是我們無法預計的。”

試想想,如果痛苦還有其他出口,病患會選擇安樂死?親友的懷抱?還是心靈的依歸作為自己生命的終點?


馮以量:無法承受求死解脫
老人自殺多因疼痛

近來頻發生久病成疾老年人自殺的事件,令人關注。根據臨終關懷輔導員多年的經驗所得,老人承受不了身體上的疼痛,是導致他們自我了斷的主因。

馬來西亞生命線副理事長馮以量說,許多長期臥病的老人有尋死念頭,是因為承受不了身體上的疼痛。

“曾有老人家跪著求我讓他死,但在交談之下才知道他們是因為身體太疼痛;在疼痛消除之後,他們也不會再有輕生的想法了。”

長期在新加坡從事臨終關懷輔導工作的馮以量,以新加坡為例指出,80%以上的癌症病患,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後3個月,都受到良好的疼痛治療,以儘量減輕身體上的疼痛。

疼痛治療對於長期臥病或是臨終的病人很重要,在安寧護療中,首先也會先解決病患身體上的問題,疼痛減輕後才解決他們心理的問題。


自殺不會遺傳而會被模仿

但他解釋,除了外在的因素外,個人內在的特質也可能讓人產生自殺念頭。

“有些人可能在年輕時便有自殺念頭,或是他們不願意與人談論自己的情況而走上絕路。一些則是因為自己‘角色上的責任’。

馮以量提醒:“自殺不會遺傳,但是會被模仿。孩子若以後遇上無法解決的困難,可能也會踏上同一條不歸路。”

分主動與被動

歐美僅6國合法化安樂死

安樂死在操作層面上分為主動與被動。主動安樂死即按病人要求,主動為病人結束生命,而被動安樂死是按病人意願停止療程,使其自然死亡。

安樂死在全世界是一個具爭論性的議題,目前全球僅有6個國家合法化安樂死,即荷蘭、瑞士、比利時、盧森堡和美國的俄勒岡州、華盛頓州、蒙大拿州和德國。

各國對安樂死的執行方式與條件各有不同,如德國僅允許被動安樂死。

向5委會之一申報

須在神志清醒下提出

荷蘭是全球第一個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當地在正2002年4月立法,嚴格規定病人在要求安樂死時,必須是在神志清醒的情況下提出的,病人必須是在面臨“無法忍受、沒有止境的痛苦”的情況中,而病人及其醫師都同意那是不治之症(醫生必須徵詢第三方的見解)。

所有安樂死的要求必須向五個委員會之一申報,每個委員會都由一位醫生、一位法學家、一位倫理專家組成,負責驗證安樂死的申請案符合所有規定。

荷蘭安樂死的執行方式,是對病人施以藥力強大的鎮靜劑,使之昏迷,然後施藥停止呼吸。
日前,荷蘭死亡權(NEEV)更組織了機動服務團隊“往生診所”(Levenseindekliniek),由一位受過安樂死專門訓練的醫生和一或兩位護士組成,為患者提供安樂死“上門服務”,讓病人可以在家中辭世。

該計劃引起多方爭議。其中,荷蘭最大的醫生遊說團體質疑“往生診所”醫生是否有能力與病人建立足夠緊密的關係,以準確評估他們是否應該終結生命。

允非公民接受“協助式自殺”
每年200人尋求安樂死


在瑞士,安樂死更被戲稱為“自殺觀光業”,原因是法律允許非瑞士公民在當地接受“協助式自殺”。
而每年約有200人尋求安樂死協助,其中便有不少是外國人。當地的組織Dignitas在過去十年年已協助逾千外國人安樂死。

於1941年便立法通過的“協助式自殺”,必須由非醫師執行,且沒有任何利益關係。同時,協助者只能提供被動式的協助,如提供藥物,但不能協助注射藥物。

在2011年5月的公投中,85巴仙的瑞士公民贊成通過繼續支持安樂死,以及協助赴當地的外國人安樂死。公投的結果顯示瑞士人普遍認同個人應該擁有決定自己死亡的方式和時間的權力。

(星洲日報/戴麗佳)


Friday, October 12, 2012

“如何陪伴丧亲的青少年与儿童走过悲伤”

Vietnam - HCMC - 01/06/2012

05/10/2012 晚上在甘露协会的演讲,我不断重复三个重点。

1。请尊重每位孩子的特殊性。

~ 有些孩子容易表达情绪,有些孩子容易压抑情绪。都需要尊重。
~ 有些孩子容易连结哀伤,有些孩子容易连结愤怒。都需要尊重。
~ 有些孩子对死亡不清楚,有些孩子对死亡所带来的撞击开始思考人生活着的意义,都需要尊重。

2。儿童与青少年的哀伤会比成年人的哀伤来的长远。所以请不要要求孩童们能够“走出”哀伤,请陪伴他们每一次“走过”哀伤。

~ 请不要给孩子过量的责任。这直接会让他增添不要的负担,而长大,扭曲了对生命的看法。
~ 请不要急着要孩子懂事、要孩子快点长大。因为孩子毕竟只是孩子。
~ 请不要低估孩子面对哀伤的能力。

3。请我们一同为下一代打造一个更细致的文化,让下一代可以畅谈死亡、哀伤,而非不敢问、不敢说、不敢感受。

~ 死亡發生之前:與病患的關係可否保持亲密?
~ 死亡發生時:让他们立即得到正確訊息
~ 死亡發生之後:让他们參予相關喪葬儀式
~ 死亡發生一段時間後,可得到其中一位父母或替代父母的陪伴,一同悼念逝者。


祝福那些丧亲的孩子们。
你们有我们,不要怕!好好活下去。

以量


***

Saturday, October 6, 2012

《善终》~ 新书发表会

《善终》~ 新书发表会

冯以量 2012年 新书发表会
《善终》 ~ 我人生中最后的梦想

地点:吉隆坡蕉赖孝恩馆
10月 20 日 (星期六)
3.00pm - 新书分享
4.30pm - 签书会

以量用最真诚的心和您说有关生死的故事,他期许自己能够持续为社会撒下更多关怀的种子,让我们的社会能够对安宁疗护及家庭关怀拥有更真挚的祝福及更精致的文化。您未来的“善终”有他衷心的祝福。

请点击以下网页来预计出席人数,谢谢。入场免费。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53189801440769/

详情或报名请洽免付费电话1800-888-333。谢谢。


***



以下是出这本书的一些小感动。

02/10/2012

要不是我有写日记。我早就忘记这件事。那天无意中看回2004年日记其中一段文字。。。。

当年因为要出版《已亮的天空》,所以邀请吴老师写推荐序;吴老师说:“以量,我对你有一个期许,40岁之前,你要写五本书。”

2004年的我:“不可能的,老师。我做不到。”

时间一晃八年,今年十一月是我 40 岁的生日。
我的第五本书籍发表会就落在十月份。
这本书就送给我自己作为四十岁大寿的礼物了。

生命真有意思.........
原来,我做到的。
只要我相信。幸好。


以量   祝福大家、也祝福自己。





***

Monday, September 24, 2012

巴生两场 ~《陪你到最后:好好说再见》工作坊

巴生佛光缘 ~ 工作坊

上周末,在巴生完成了两天的工作坊。

一位学员连续看了好几部短片之后,说了一句很漂亮的话:
“只要有一颗细腻的心,最恐怖的死亡都会变成很美的事。”


**

另,上两周,在巴生也同时完成了另一个两天的工作坊。另外一群同学。

这两天设计一连串的活动和 30 位学员一同学习“善终”、“善别”、“善生”。

众多活动里,最喜欢辩论游戏,总能让好多真诚的生命分享哀伤。

其次,就是让学员扮演躺在病床的个案。让我们学员可以知道如何和病人对话。

有关死亡的恐惧,让我们好好正视它。
有关丧亲的悲伤,让我们好好拥抱它。

你用心对待它们,它们必回应你一抹微笑。

“善终、善生、善别”是我们需要花时间投资的一件事情。


以量  听听以下两位学员的回馈、心得。


***


其中一位学员参加课程之后,如此说:

“谢谢以量。我也很喜欢辩论的环节。竟然擦出许多内心的火花。还有很多道题目都让我思考,到底应该勾还是叉?带着疑问,回来后才看到你的讲义都把悲伤迷思诠释得很清楚。也很喜欢透过几个这么棒的电影分享领会到“善终”、“善别”、“善生”的意义。这样的分享能让学习更加细腻,去领会剧中角色的内心层次,很有启发性。而且能让我代入角色去思考自身对死亡的“准备”。

以量,真的感恩你这样的用心引导临终关怀这一方面的教育。你做的太对了,用你的经验去“上游”影响更多人了解“善终”、“善别”、“善生”的理念,让“死亡”这两个字不再避忌,让“死亡”两个字不再恐惧。让面对悲伤不再这么沉重。而且,让我厘清,悲伤程度因思念的力量和活下去的力量之间的摇摆,最后会走过悲伤。

原来,好好说再见是这么的重要。写信给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想念的时候允许自己流出触动的眼泪。谢谢我还有想念的感觉,谢谢我没有对多年的死亡自以为的麻木。谢谢我把心打开了,终于可以柔软的对远离的挚爱说一声:你好吗?我很想念你。

谢谢以量。”

**

其中一位学员如此说:

“感恩您(注:您这里是指主办负责人员)让我能上以量的善终,善别,善生的工作坊。我终于理清这四年来我与我家人之间遗留下的遗憾。原来我被捆绑着的是我以为我没有好好的与家人善别,其实我已经做了我该做的本分,我想还做得很好。我想我接下来的日子应该能好好的善生了。”


**

Sunday, September 23, 2012

巴生兴华独中的“把爱带回家”

巴生兴华独中的“把爱带回家”

9 月 6 日

感谢昨晚出席的家长们。感谢你们。七、八百多位家长的陆续到来,让巴生兴华独中的工作人员要在场地后面不断增加椅子。

从照片里看到你们的眼神,我相信大家非常好学、心中也拥有爱,大家都已经 good enough。只是因为相信(也希望)自己的生命以及家庭的关系会愈来愈好,所以大家都来了。 感谢你们。

我们度过了一个很愉悦学习的晚上。我感谢你们。

看起来是你们需要我站在这个讲台上,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何妨也不是渴望你们坐在讲台下,好让我把这十多年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因此,今晚我们都互利互惠了。

感谢巴生兴华独中的家教协会所有同仁,促成了这样的画面。谢谢你们。



photo-1

今晚巴生兴华独中的把爱带回家,八百位家长出席。离开之前,为这个讲台拍了一张单人照。谢谢你,讲台。是我需要这个讲台,而非讲台需要我。

拿走我的梦想,我什么也不是。感谢每一个曾经陪伴过我的讲台。

Saturday, September 22, 2012

仁嘉隆华小“把爱带回家”

仁嘉隆华小“把爱带回家”


9 月 8 日

昨晚在仁嘉隆华小给“把爱带回家”,出席者大约有六百五十多位。比我们预计中多了一百多位。主办单位(仁小家协)非常细心筹备三面台给我们十三个人在台上。(12位模特儿和我)。

昨晚,我人来疯,一直让大家笑个不停。 我自己事后,也在车上一直在笑。

十二位模特儿昨晚也很放,说出了很多真实的话。让我们有很多很不一样的学习。 雕塑了好多很真实的画面。

譬如:
1。我们东方人有“面子 FACE”的文化,背后其实两夫妻都不愿意放下面子的问题,觉得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可是越着重自己的面子的问题,夫妻去到冷战的画面时,大人不再是大人,小孩被迫要做大人的责任。我对观众说:“当你们冷战的时候,请问自己一句话:是我的面子比较重要,还是我孩子的未来比较重要?”我没有答案,可是我希望台下的观众可以思考思考。

2。一段不美满的婚姻关系,孩子更加需要变坏。我相信看了这些雕塑的朋友,完全清楚知道我在说什么。不然大家觉得我把事情都扭曲了。因为只要孩子变坏,夫妻才没有时间去处理他们的婚姻问题,必须要把亲子问题搞好。所以夫妻俩有了共同的目标。有时候,很多慢慢变坏的孩子,他也不知道这个部分。他/她只是知道,为了要让父母和好,他/她需要变坏。像这样的孩子,他们都是不美满婚姻关系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

一走进讲台,就看到这个海报。事后,我对主办单位说:“请你留给我这个海报。”

看可不可以放在我家里的大厅、或者我的办公室。照片够大!

Friday, September 21, 2012

[游戏治疗]:郑如安博士之游戏治疗一天课程

LLTW201209 025

昨天去参加由生命线主办的郑如安博士之游戏治疗一天课程。郑博士是高雄市生命线的主任。本来还以为随便上上课,没想到,我很高兴我又认识多一块宝玉。

来自台湾南部高雄的如安老师是一个非常资深的游戏治疗师。我从他身上,虽然只上了一个早上的课程,不过觉得有收益。

我们生命线打算下次再邀请他来和我们分享游戏治疗。希望生命线以后的会所也可以有一间游戏治疗室。

明年再开班时,我会想办法再去向如安老师学习。

05/09/2012(星期三)

游戏治疗重点:
• 具体以及具象
• 用游戏媒体来建立关系、信任、满足以及喜悦
• 放轻松、游戏没有对错
• 不要把游戏当成工作
• 游戏要有规则?要,三个规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治疗师、不破坏玩具。
• 两人需要平等

游戏:
1。剪刀石头步、男生女生配
2。剪刀石头步、用手指点个头。
3。小绿绿(乌龟玩具)。表达自己的情绪。透过此,说出任何情绪。
4。用两个玩偶彼此打招呼
5。从动物玩偶里头,找出那一个、两三个代表(爸爸)或者任何人
6。用一个玩偶,取个名字。开始的时候,欢迎她。过程的时候,用玩偶当作是辅导员的助理,参与所有孩子的喜怒哀乐。离别的时候,把玩偶送给她。

其实游戏治疗也可以是亲子游戏治疗、教师游戏治疗

游戏治疗特色
• 非口语
• 趣味性
• 无威胁性
• 界限
• 充分掌控
• 亲疏机制

抓迷藏的空间

有些孩子很静态。她只想自己一个人玩。
有些孩子要自主。她要老师当宾客。

做游戏治疗的房间:
• 欢迎使用的原则
• 一致性(可以把排好的玩具拍一张照片。然后依序照片的排法来排出来)
• 墙壁可以用布就可以抹干净、水彩颜色可能会弄肮脏房间。
• 简单就好。无须华丽

玩具是儿童的字汇。

游戏治疗结束后,要孩子们收玩具吗?
1。基本上,不用收。
2。如果孩子要收的话,确定她能在五分钟之内完成。
3。如果孩子要收的话,可是只是借着收来做“继续玩”的借口,那么就要停止这样的动作。

孩子游戏/玩偶选择的背后动机:
1。重复过去生活经验的事件。再次表达。
2。满足现实没有办法完成的渴望。(如:吸奶瓶,躲进娃娃屋,睡觉去。)

玩具可以拿回去吗?
答:不可以。 不过,最后离别的时候,可以送孩子一个她最有依附的玩具。(客体)

让孩子学习三个原则:
1。不伤害自己
2。不伤害别人(可以攻击辅导老师,可是不可以伤害辅导老师)
3。不能故意破坏玩具。

辅导老师要和孩子们有一定的界限。 孩子的内心有愤怒,他把他的不满表达。 他或许是把其中一个亲人透射在辅导老师身上。

下个礼拜如果不能来,今天见面一开始,进行之前,就要提早告诉孩子们。避免孩子胡思乱想。避免对号入座。

结构式游戏治疗的几个重要概念:
• 仪式与客体(用一个玩偶,取个名字。开始的时候,欢迎她。过程的时候,用玩偶当作是辅导员的助理,参与所有孩子的喜怒哀乐。离别的时候,把玩偶送给她。)
• 自由和界限(界限: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一间房子的结构,绝对不能破坏。)
• 游戏的二元性的特质。(duality)(亲疏机制。)(疏:用玩偶来说出家庭的互动,用一种比较远距离的方式来让孩子经验他的故事。)(亲:透过玩偶,请孩子自己表达玩偶(其实可以透射为自己、父母、亲友)的心情。照顾它。安慰它。疗愈它。)

在自由里找出界限,在界限里获取自由。 都是功课。都是功课。

治疗:
让他懂得学习界限。(在界限之内,让他有自主感、以及自由感。)治疗就开始了。

治疗师需要很安定、稳定、如如不动坐下来,让孩子们在有限的界限之内,找到他自己的自由。

对孩子表达要非常具体以及具象。 (如:用钟来显示时间的结束,而非用口语表达四十分钟。)

依附理论与客体关系。
: 客体(枕头套)、破毛巾、
:妈妈的乳头
:制造安全感,

游戏治疗房间:建立一个拥有安全感的客体关系。

和孩子第一次见面,找出了一个玩偶,取个名字。

好好说再见是谘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IMG_8581

台湾生命线总会拜访。摄于吉隆坡 Bankers Club。

Thursday, September 20, 2012

[电话协谈]:自杀防止

生命线 ~ 爱拥抱生命 ~ 自杀解码系列讲座

这是昨晚的学习。

(内容就不说了,我只说出过程所带来的学习,重点放在义工的身上,而非个案的身上。)

课题:自杀防止。

一位电话协谈义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
一开头,个案说出一个他打电话的来由。“我想跳楼自杀。”

我们的义工在倾听过程里,给了适当的同理之后,
能够巧妙性的邀请个案说回电话当初的第一句有关自杀的话。
再去做自杀防止的 assessment。这个很棒。

有些辅导员会直接拿起电话就开始做 suicidal assessment(自杀评估)。

也或者有些专业辅导员,他听到了自杀意念不强之后,他就不做 assessment 了。
放弃了回到电话当初的那一句话,来做评估。
而继续当着一般辅导的方式进行。
这也是很不适合的。

有关自杀防止,我们不可以轻易凭着自己的诠释来套在对方的内容上。
而是要清清楚楚询问对方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背后的思维以及感受。

前者以及后者都是不少辅导员会犯上的不良示范。

这位义工是先了解个案当下的心情,安抚了对方的心情之后,再去做 assessment。
这是连 Junior 专业辅导员都或许无法胜任的事情。
我觉得需要给这位义工以及这位义工的督导们一个大赞。
因为那对话里头先有人性的联结,再来专业的处理。

大约十分钟之后,
我们的义工用了很简单的话语就把课题拉回自杀防止评估:
“好,说到这里,我们能不能够回头看看你刚才在电话对谈开始说的一句话:“我想跳楼自杀”?”

义工接下去就问了好几个有关评估的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念头?”(目的:找出最初的自杀意念。)
“有付诸行动过吗?”(分辨是自杀意念还是自杀计划。)
“这样的念头,一个礼拜有多少次?”(找出自杀意念的每周频率)
“在什么状况,你有这样的念头?”(找出何种情景会带出自杀意念。)

短短的一分钟,就问完了。听完了。义工核对自己的诠释,这是一个自杀危险低度的案件。

然后,再回到一般性的辅导对谈来进行。

这位义工做了一个很漂亮的示范。值得让我们去学习。去留意。

***

如果硬要从鸡蛋里挑骨头,我只能说,每位协谈义工都需要培养一种能力去延续以及延伸个案所带给我们的答案。这是协谈义工们都需要多磨练的部分。

也就是说你问了一个问题,你听了一个答案。你可以试着不要在此停住。继续好奇对方的答案,继续发问。你听到了,你消化了,你不要以为你听到的,就是个案的定义。你需要继续好奇询问。

我打个譬如:

(第一个示范是:没有能力去延续指定的对话。)

义工:“请问你在什么状况之下,有这样的自杀念头?”
个案:“在我对生命很厌倦的时候。”
义工:“嗯。还有呢?”

(义工第二题的问法,没有延续个案给予的答案。义工已经开始探索另外一个地方。仿佛个案说“我对生命很厌倦”,他听得懂了。所以我常说,要把我们自己当着一个白痴。对方说的话,我其实都听不懂,邀请他告诉我,让他说多一些。让我听懂更多。)



第二个示范:有一定的能力去延续指定的对话。

义工:“请问你在什么状况之下,有这样的自杀念头?”
个案:“在我对生命很厌倦的时候。”

(义工的头脑里头,就要听清楚。这里有两个地方是可以延续下去的。两个 key word。一个是“生命” noun 名词。另一个是“厌倦” (adjective。形容词)。)

所以要延续的话,你可以至少有两种问法的选择。

第一个回应是:“嗯。你说在你对生命很厌倦的时候,你会有这样的自杀念头浮起来。请问你指的生命,会牵涉到那些人在你的生命画面里?”(目的:探索他的生命里头有那些人,以及没有那些人,也是我们要知道的。)

第二个回应是:“嗯。你说在你对生命很厌倦的时候,你会有这样的自杀念头浮起来。请问你厌倦生命的时候,你都会做些什么?”(目的,继续探索这个厌倦对他所产生的impact。)

然后,你又继续听对方给你的答案。你又从对方的答案里头找出 key word,又继续询问下去。

譬如:

你的厌倦,是什么时候最强烈?

你厌倦生命,这个部分,有没有亲友知道?

你通常都怎么告诉他们?

他们怎么看待你这个厌倦的部分?

你怎么看待你自己厌倦生命的部分?

你自己又怎么看待他们怎么看你?

其实,你真正最厌倦的是什么?

厌倦背后里头,是不是有些事情你想改变,可是你尝试多次,你都失败,所以你开始厌倦?你可否告诉我那些事情的来龙去脉?

如果你不厌倦的时候,你又做些什么?

你想消除厌倦,所以你产生了自杀念头?

我可以说你只想消除心中的厌倦感,而并非想消除你自己的生命?

我们可以如何为你一同去消除你心中的厌倦感,而不消除你自己的生命?

我们可以当着这个来做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吗?虽然你说,你打电话来,都不知道有什么目的。

所以,你会发现,单单一个 Key word,你就可以问很多问题。这个大家都需要磨练。督导给不到你这个能力的。是需要多磨练。自然而然,你延续问题的能力就产生了。 如果你用心去倾听的话,你自然而然有这种能力。

因此,从个案的对话里头,抓出他说出的,而且重复好几次的 key word。那么你就紧紧抓出那几个 key word 而延伸,zoom in and zoom out,那么你就可以和对方一同探索对方的内心世界了。当他有这种意愿探索内心世界,洞察力的产生往往都会发生在盖下电话之后。我们这些助人者,不需要急着评估自己的辅导能力。请继续前进。先把自己的对错、强弱放在一旁。继续加油前进。

那么,辅导性的对谈,和一般的对谈,差别就在此。

我们共勉之。

谢谢这位义工给我们这么漂亮的示范。谢谢你。加油!

Wednesday, August 15, 2012

[把爱带回家演讲]巴生兴华中学

Final Poster 巴生兴华中学

{活动预告]

感谢巴生观众们的支持,
让我一而再、再而三回去巴生这个漂亮的地方给同样的演讲题目。
我想这好像是我第四次在巴生给这场公开演说。

我们的台上雕塑要持续加油了。

讲 题:把爱带回家 ~ 透过家庭雕塑谈父母要持续成长
日 期:6-9-2012(星期四)
时 间:7pm—9pm
主讲者:冯以量硕士
地 点:巴生兴华中学朝阳礼堂
索 票:巴生兴华中学家协秘书李荣兴017-9461961
(免费入场,可要先索取入门票。)

以量   感谢巴生观众们的支持以及各主办单位的全程配合。

Monday, August 6, 2012

大陆禁片《请为我投票》观后感











上周末,吉安在大马北部播放这部电影,邀请家长们以及学生们一同观赏此片。
我今早也透过 youtube  观赏此纪录片。

这是一部很值得我们反思的短片。

什么是民主?
什么是投票?

在影片里,我看到大家都在为自己的名利以及利益争取胜利。
而绞尽所有脑汁,就只为了打败对方,取得胜利。
这过程里,我们都看到候选者和他人串通、欺骗、背后家长智囊团的撑腰以及提供策略、贿赂、利益分派、联盟、数落对方的缺点、提高自己的士气等,
简单的班长选举,反映了许多为了胜利而展现的手段。
这不是一部孩童纪录片如此简单。
这是我们当代民主的社会的缩影。

到底是谁赢了?
我觉得我们大家都输了。

因为这样的民主过程,我们为了名利上的胜利而挖掘对方的痛脚、说对方的缺点、有的没的。到最后,我们没有看到到底为群众做了些什么。
到底这样的民主主意之下,有多少个候选人真的为群众着想才去竞选?
又到底多少个老百姓真正可以撇开情绪,冷静地投出他那神圣的一票。

结局很争论性。
看起来准备大赢的候选者,结果还是阴沟里翻船。
这说明了什么,改变真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改变的那一刹那,好多人都是靠情绪行事,而非靠思维来行事。
甚至改变的那一刹那,是靠“避免未知的不确定”来决定,而非靠“趋向希望”来决定。

我们这一代,对于民主,需要学习很多。

我认为的佼佼者,是以下这一位政治人物。
我觉得从她身上,我有所学习。
不敢美化她,至少我从她身上,看到失败之后所展现的尊严。值得学习。

2012蔡英文落選感言。





Sunday, August 5, 2012

巴生 ~ 工作坊 ~ 把爱带回家 ~ 8 月31日 - 9月2 日

巴生 ~ 工作坊 ~ 把爱带回家 ~ 宣传单

因为个人因素缘故,这场工作坊被迫取消。
一切不便之处,请多多包涵。

以量
(30/07/2012)


**


日期:2012 年8 月31日 - 9月2 日(三天)
时间:9.00 am - 6.00pm
人数:只限 20人
报名费:RM 500,双人行RM 470,三人行RM 450(8月5日前报名)
              RM 550(8月5日后报名) (以收到电邮报名表格日期为准)
对象: 愿意打开自己内心以继续成长的21岁以上成年人。

主办单位: 巴生永安镇辉煌补习中心
电话: 潘丽娟 012-2082139    林素琴 012-3231032

活动地点:巴生永安镇辉煌补习中心
No 21-2 & 23B,Lorong Kasawari 4,Taman Eng Ann,41150,Klang,Selangor.


**

《把爱带回家》

一个人,是一个家的伸延。
家,是一个让我们与家人连结的空间。
家,影响着我们的认知结构、情绪状态、行为模式和人格特质。
许多人以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灵受伤是很个人的事。 但事实上,
 一个人受伤的话,整个家庭其实都受伤了. 因此,如何再次创造自己?
如何回家改变家庭的互动?


以量将引导参与者透过家庭雕塑 :
从夫妻、父母以及孩子的关系, 解释家庭的平衡以及压力
了解夫妻关系如何影响孩子的,行为以及自我价值感
如何转化有冲突的婚姻关系,进而避免孩子不断受伤害
探讨父子、父女、母子以及母女关系有何差别
体会我们把所传承原生家庭的思考模式如何传给下一代
如何不让原生家庭的遗憾和枷锁带到衍生家庭里

讲师兼带动员:冯以量硕士

Friday, August 3, 2012

关爱自己的生命 ~ 生命线

生命线 ~ 爱拥抱生命 ~ 自杀解码系列讲座

上个星期四(26/07)在Cheras PGRM 完成生命线一场演讲会:“关爱自己的生命”。

读到生命线同侪,燕雪转寄给我阅读的文字。
谢谢一位读者的回应。谢谢。
徵得他的同意,在這裡和大家分享這份感動。


×××××


昨天其实我去了以量那一场。也庆幸我有去,因为,那两个小时,太值得了。

昨天绝对不只是分享关于青少年问题那么简单。那是关于生命的一个旅程,在这个旅程里,很多时,我们会走投无路,来到十字路口,我们那时候会有两个选择,放弃生命,和坚持生命。

以量告诉了我们四个故事。听第二个时,我这男人在那边前排一直哭一直哭,丢脸死了,还要假假擦眼睛做到好像眼睛有东西。真的是很值得的一次。

我没去雪华堂边佳兰的那个分享,相信那边也是很超值。但我觉得自己更需要以量这一边的。不是为了将来自己有孩子来筹备,而是为自己的生命找回一些肯定和安慰。

从小作为一个男生,自己的悲伤一向来就很少被肯定过,妈妈教我们男孩子,哭什么哭。所以到现在我还是很难哭,都是躲起来。相信很多男人也是那样。(你什么时候看到一个大男人哭的?) 但悲伤却是人与生俱来的需要,多扭曲。

以量分享了很多对一位已经有计划要自杀,而且其自杀计划是可行的个案,要如何处理。他也分享了对的示范和错误的示范。那是他许多年来的宝贵经验。其实,我们社会,真的太缺乏这方面的资讯,结果往往本来不会死的人也被我们社会错误的处理方式逼死了。青少年也一样。

很多时候自杀念头的人,都只需要我们好好的关怀和体谅,去陪伴他。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都要很用心的去处理。我对很多社会舆论和媒体太过简化的处理这样的个案感到很反感。

以量也谈到了过去的他是如何。不明了的人会感到很惊讶。但我不会。因为其实自己很明白他所说的每一个状况。所以我会掉泪。是那份经历让我看到了原来自己并不怪。以量他今天走过来了,这是个很好的希望。

这个世界如果有多一些那样的分享,那样用心的辅导员,那么尊重生命关怀生命的社会,我相信这会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别小看那样的两小时,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

谢谢这位观众。祝福他一切大安。


以量


**


生命线 ~ 爱拥抱生命 ~ 自杀解码系列讲座


生命线 ~ 爱拥抱生命 ~ 自杀解码系列讲座


Thursday, August 2, 2012

8 月 2 日(星期四)适耕庄:以量讲座:关爱自己的生命

Flyer关爱自己的生命



因为个人因素缘故,这场讲座被迫取消。请各位告知那些要出席 Sekinchan 演讲的朋友。
一切不便之处,请多多包涵。

以量
(30/07/2012)

No.
事项
说明
1
合作单位

Anjuran Ahli Majlis Zon 5 Sekinchan
2
主办负责人 &
联络方式

淑侬 019-663 9062
德霖 012-321 5770
(入场免费)

3

讲员 &
联络方式


冯以量

4
日期

8 月 2 日 (星期四)

5
时间

晚上 8p.m. - 10 p.m.
两个小时。

6
地点

适耕庄新明记酒家
7
对象

必须要超过15岁(初三或以上的听众)、家长、教师。谢绝一切小孩进场。

(请注意:这个演讲只设计给高中生。因为牵涉青少年的自杀以及自残行为的分享,担心太过年轻的初中生的学生没有能力分辨,而模仿。)

8
人数

讲堂可以容纳大约两百到三百位

9
讲题

关爱自己的生命

10
讲座内容

以量将会分享四个青少年的成长故事,内容包括:
  • 一个自杀成功、去世的16岁女生。

  • 一个自杀不成功、却自残的16岁女生如何熬过痛苦而长大、结婚、生小孩。

  • 以量18岁的亲身故事:失去双亲而如何走进忧郁,却不放弃生命。 分享自杀经验、而且分享如何走过悲伤而成为今天的自己。

  • 一个陪伴妈妈面临死亡的中辍生,如何反省自己的生命,然后工作、结婚、生孩子。 延续生命。

11
讲座讯息

推广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教育理念

让高中生了解站在十字路口中,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放弃、一种是坚持。两种选择都需要付出代价。而选择权力在于每一个青少年的手中。


Wednesday, August 1, 2012

生命线 ~ 爱拥抱生命 ~ 自杀解码系列讲座

生命线 ~ 爱拥抱生命 ~ 自杀解码系列讲座



《 Keep on growing 继续成长 》
As long as you are green, you are continue to grow,
as soon as you are ripe, you are rotten.
如果你认为你还尚未成熟,那就可以继续成长;
如果你认为已成熟了,那你只正朝向腐烂的路...

请继续成长。


生命线成长活动:
【爱~拥抱生命】自杀解码系列讲座会(二)
~ 生命一路有你的关爱
日期:2012/8/11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67102840028821/

《 游戏治疗工作坊 》
日期:2012/9/5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0996258948631&set=a.160919088630.118186.160111523630&type=3&theater

《 第十五届储备义工培训课程 》
日期:2012/9/2 ~ 2012/11/25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viewform?pli=1&formkey=dENfZFdHdHJXVU1nb0N4R2dNcGRwT2c6MA#gid=0

《 婚前教育课程 》
日期:2012/10/20~21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viewform?pli=1&formkey=dFNoOEhQUE1tZE1mZUVDVmZhaXZSUUE6MQ#gid=0




生命线 ~ 爱拥抱生命 ~ 自杀解码系列讲座


生命线 ~ 爱拥抱生命 ~ 自杀解码系列讲座


Monday, July 30, 2012

工作坊之心得

Vietnam - HCMC - 01/06/2012

完成了一场三天的工作坊,和学员们一同获取很多学习以及收获。和大家分享。

1。让每个孩子选择他自己的位置,别让固定在一个执着的位置,让他在父母以及自己的生命之间自如游走。让他的心中有爸爸、有妈妈、有自己。

2。Good enough 就好了。不管做爸爸的、做妈妈的、做孩子、还有做自己的。Good enough 就好了。

3。两个人之间有三条关系线。一条是我和你的关系。另一条是你和自己的关系。还有一条是我和自己的关系。因此,我手上没有那条你和自己的关系,所以我改变不到你。我只能改变我手上握住的两条关系,那就是我和你的关系,以及我和自己的关系。我关怀我们之间关系,也关怀我和自己的关系。这两条关系,就是让我如何在爱别人以及爱自己之间找到平衡点。

4。人间有一个很典型游戏。有人做迫害者,自然有人成为受害者,而希望一些人出来成为拯救者。在家庭、在事业、在社区、在国家里,时常发生。不是所有时候都会有拯救者出现,有些旁人看到之后,无助地看着受害者受害。这让受害者拥有多种的受害状况。对于成年之后的受害者,我有一句话要说:“自己成为拯救自己的拯救者吧。”别期待超人或者白马王子出现在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这么做,注定要承受一生中的孤单以及遗憾。换个游戏名称:“我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翁。”找回自己心中拥有的力量。

5。别让我们的知识成为我们的权威,到处审判我们身边的亲友。我们头脑懂的东西,我们先自我行动、自我实践。在心灵里先内化头脑懂得的知识,成为滋养我们生命的智慧。能够转化知识成为智慧,那是别人怎样也偷不走的宝贵资产。

6。别自以为是自己懂很多。别以为自己是所有人的拯救者。别人没有求助,自己却跳进去成为别人的拯救者。我们这么做,是一个没有礼貌的行为。不尊敬对方、侵犯对方的尊严。

7。以爱化碍。从小能够得到别人给我们的关爱固然是最幸福的,不过如果我们没有这份关爱,这并不代表我们的生命是可怜的。我们不需要别人投以可怜的眼光,我们可以独立自主、爱自己。别人无法给自己的关爱,我们爱自己。尽管我们不懂得如何爱自己,我们也爱“这样的自己”。以爱化碍。

8。不是所有父母都在孩子的生命付出全力。有些父母,内心也是一个受伤的小孩。他们的爱里头参杂了恐惧以及恨,看出他们的孤单、以及不被满足的哀伤。原谅他们之外,需要重新以成年的角度去领养小时候的自己。

9。爱这回事,很吊诡。你永远无法获取你要的方式。大家都用他自己的方式去爱。

10。心灵重塑的过程就像一场手术。不要以为下刀那一刻才是最重要的,如何缝针也是很重要。不要以为让对方大哭一场,就代表你很厉害。如何让对方联结自己之后,好好和他一同找到心中那份爱以及宁静(资源)才是最重要的。我正在学习。所以我很感恩大家给我这么多机会去学习。一同学习如何找出心中那份爱以及宁静。

11。所有的痛,如果找到意义以及领悟,那痛就值得了。

12。会痛的人才会懂得开心。

13。Amazing。所有的生命,无论多痛,他都是这么坚韧。Amazing。

14。如果你说一句批评的话,你需要说回17次赞美的话。可是,那也只能抵消那句批评的话。你需要说第 18次赞美的话。对方才收到你的赞美。(一位学员看到的一个 reserach,和我们分享。人生的关系,好难哦。)

15。人生有两种事会拿走我们的能量:遗憾以及后悔。有些人后悔过去所做的事,不断在往后的日子累积心中的遗憾。

16。过去的生命,我们现在带着已经成长的角度再去看。你会看到那当初的痛、也看到当初看不到的爱。我最喜欢这些画面。联结那痛以及找出那爱,人生,其实还是值得前进的。因为,我们都值得拥有美好的生命。要相信。

祝福所有和我一同互动的心灵。谢谢生命。这过程,很漂亮。

以量

Friday, July 27, 2012

星洲日报副刊《癌痛关怀》:我们不要这种痛

星洲日报:20120625


《癌痛关怀系列六之五》

22/06/2012

星洲日报副刊

: 林艾萱

冯以量:
只需要心与心联结,那个痛,就没有这么痛了……

引言: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地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清楚诠释医学的精神: “医学的任务,不仅是救人,最重要的是减轻病人的痛苦。”

医生使用四种生命征象来诊断疾病,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而世界卫生组织在数年前已将疼痛指数列为 “第五生命征象”,医生在诊断疾病之前,最优先及最重要需要处理的,就是让病人免于疼痛。

因为, “免于疼痛”是基本人权。

主文:

国际疼痛医学会近来一直积极倡导 “免于疼痛是一种基本人权,而医生在人道上必须尊重这项人权。”这促使近年来疼痛管理成为了医疗人员最重要的必备培训之一,同时必须有一套标准的作业准则。即无论疼痛管理是否具有治愈疗效,医疗人员都必须为病人进行减痛、免痛、无痛的医疗处置。

癌症与疼痛及不适总是息息相关,长期的癌痛往往会演变成忧郁症、焦虑症,这将会加速病情的恶化,因此做好良好的疼痛管理,尽可能降底癌患者所面对的疼痛降低在能控制的范围,将可以大大的提高癌患者的生命素质。

疼痛管理超越一切

生命线协会副会长冯以量曾从事安宁辅导员及医疗社工服务长达七年,他曾照顾超过800位末期病患。他说,在马来西亚,因为政府的不关注、人民的不了解、体系的不完善、医疗的不专业,导致我国很多患上癌症的末期病患都在极烈的疼痛之下,离开人间,那其实是很惋惜的。

“在先进医疗辅助下,如果病人有接受适当的疼痛治疗(pain management) 之下,病人无需24小时承受着“极烈”的疼痛。大部分的病人,甚至在我的临床经验里,大约有75%的病人在适当的疼痛治疗照顾之下,都不那么疼痛。疼痛虽没有完全消除,但却是在他们可以承受的痛楚程度上。”

以量表示,疼痛有来自很多层面,简单而言,对于大部分的癌症病患,疼痛可分为五大类。即有:

1. 来自身体的疼痛 (Physical Pain)
2. 来自情绪的疼痛  (Emotional Pain
3. 来自关系的疼痛 (Relationship Pain
4. 来自灵性的疼痛 (Spiritual Pain
5. 来自财务的疼痛 (Financial Pain

他指出,不同性格,不同情境,不同背景的病人都拥有不同的疼痛程度;而医生主要的职责是确保病人可免于承受肉体上疼痛。但即使解决了肉体上的疼痛,癌症病人依然会因为其他层面的疼痛(如上述所言)而出现沮丧、悲观及忧郁的情况。

“之前在慈怀病院(hospice)里,我的工作就是要评估末期病患的疼痛,(这五种的疼痛),常要和医生、护士联结合作。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整体性的疼痛治疗方式,
而不仅仅着重于身体的疼痛。只有通过全方位的评估,才能真正协助末期病患面对自身的生命以及死亡。”

无知怀疑误解
阻碍疼痛治疗

在马来西亚依然有很多人对止痛药存有很大的误解及无知,因此对止痛管理的“无知”及 “怀疑”让癌症病患,特别是末期患者及家属需经历很多过程上的障碍。

以量说,在癌症治疗上,特别是在临终关怀的时候,永远都需要把病人的身体痛苦放在第一位, “基本上所有的调查都清楚显示末期病人最大的关注是身体上的疼痛,因此,生理上的疼痛治疗必需能够发挥最大的效应,给予病人最大的止痛功能,在成功止痛后,我们才和病患慢慢探索其他层面的疼痛。”

很多病人及家属皆会担心药物成瘾的问题,但捱痛并无助于让病情好转,反之因长期的痛苦下,让病人失去对生命信心。以量表示,信任是医疗团队以及病人和家属最关建的元素, “我们必须努力让病人信任我们、让病人的家属相信我们的临床经验,同时我们也会聆听病人和家属的恐惧、担心、关心等。”

所以“聆听”永远都是“信任”最好的桥梁。而身为社工,很多时候都是扮演着“医疗团队”以及“病人和家属”这两方的桥梁。

至于药物成瘾的问题,以量指出,以他过去的经验,他不曾看过一个病人过量索求服用。 “一些病人或许有面对激烈的癌痛,而通常只有吗啡类药物可以为重度疼痛止痛。但所有服用吗啡的病人,如果生理疼痛受到控制的话,他们都要求减少服用吗啡。只有很少部分有吸毒前科的病人,才会继续要求加量。而这些病人通常都是有吸毒前科的背景。”

安宁服务缺乏
临终关怀无法尽善

癌症已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生命杀手之一,癌症患者特别是末期癌患的安宁治疗因为设备的不足,体系的不完善,专业人士的缺乏,总无法为病人提供最好的临终服务,特别是为癌患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

以量指出,在马来西亚别说安宁服务的社工、辅导员,就连安宁服务护士及安宁疼痛管理的医生也非常少。

“我们大马公民值得拥有更好的善终。也需要更好的安宁服务。所以,这方面,我们需要共同做出更多的努力以及推广,让更多人注意到这个重要的人生课题。”

在临终关怀服务下,医生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将帮助病人治疗身体上的疼痛,而辅导员、社会工作者、协谈义工、宗教师需要走入末期病患心灵,一同和病人探索哪些疼痛在困扰着。

“能够转化的,我们一同去转化。不能够转化的,我们一同去尊敬这些生命面相。
不过,不是所有的疼痛我们都期待病患能接受现实、要病人去释怀。只要病人有自主地决定要何时烦恼、要何时不烦恼,那么也是一种成长。因此,一同去悲伤、一同去经历悲伤、一同和病人同在,让病人知道他的疼痛有人懂、有人看见。”

“我们的基本目标是期望我们的末期病患有足够能力去应对障碍。应对 (coping) 并不代表 solving (解决)有时候已经很多事情已经无法解决,所以只需要学习如何应对。”

强大心理建设
家属为病人后盾

在一些癌症末期的个案中,除了病人,照顾病人的家属也是不可忽略的对象,一些家属在长期照顾病人下会出现忧郁的状况,而有些家属比病人更不能接受真相, 家属需要有怎样的心理建设,在照顾病人的时候,家属可以如何给予病人更好的慰藉?

以量表示,除了病人的全程照顾,安宁服务也提供全家照顾。

“家属有几个角色,不仅仅只有照顾者的角色。譬如:照顾者的角色,做出决策的角色,提供财务能力的角色,需要大量依附的角色(譬如小孩、或能力弱、智障的家属)。而扮演不同角色的家属都需要陪伴、支持,而每个角色里,都有不同的挑战。

“我们通常鼓励病人以及家属沟通。说出:“谢谢你”、“我爱你/我会永远记住你”、“对不起/请原谅我/我原谅你”、“再见”,往四个大题目的方向走去。”

以量说,每个病人都是很独特的。“就像我们每个活着的生命一样独特。所以,我们要非常尊敬生命、尊敬面对死亡时所展现的各个需求。”

“一般癌症病患渴望的是什么?如果往五大疼痛的层面去探讨,就可以有一个所以然。”

1. 身体疼痛 - 病人渴望自己的身体疼痛快点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快点解脱。不要拖拖拉拉。
2. 情绪疼痛 -
渴望自己的情绪痛楚,不要一直困扰。想要好好哭一场、不要忧郁,想要好好骂一场,期待自己不要一直讨好大家。
3. 关系疼痛
- 渴望和人的关系达到一个和谐的状况。太亲密的关系让人窒息、太疏离的关系让人焦虑。
4. 灵性疼痛
- 渴望知道自己去世后可以去那里,渴望知道自己面对的所有疼痛是否有意义、有的解释。
5. 财务疼痛
- 渴望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所有的花费、不要成为家人的负担、而拖累大家、害了大家的未来。

所以,要了解每个人病人是属于哪一种痛。再加上,很少病人只有一种单一的疼痛,通常都是会混合几种层次的疼痛。

末期癌症不主张急救

在提供安宁服务多年经验,以量见证了无数生命的离开,在死亡的巨轮下,生命总是显得如此脆弱。很多时候在面对死亡的关卡,是否给予急救,在法律及人道的说法总是不一,到底,是要让病人有尊严的离开,还是坚持为病人急救,而最终,是应该尊重病人的权力,还是以家人的决定为依归?

以量说, 一个病人的生死应是由病人来决定。 要不要急救,他可以事先在文件上说好。

“如果他已做好决定,家人是无法反对的。我们也不会听从家属的意见,因为生命是属于病人。万一,病人救回成为植物人,我们就变成是帮凶。而又如果万一,家属弃之不理,植物人的病人就是医院要照顾的资产了。”

“但如果一个病人没有做决定。他昏迷。要不要急救,不能仅以家属来决定。医疗团队(医生、护士以及社工)需要和家人做一个紧急会议,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提供相关的资讯,好让病人的家属做出最适当的决定。我们会尊重家属的决定。”

以量认为,对于严重的末期癌症,他不主张急救。


由新加坡Tsao Foundation赞助、澳洲导演拍摄不同国家关于疼痛的部份,以提高大众对癌痛的醒觉,有兴趣读者可浏览http://www.lifebeforedeath.com/movie/training.shtml


**

谢谢记者艾萱给予机会让我表达我对癌症病人疼痛的看法。谢谢。祝福。

以量  祝福我们这个正在愿意改变的社会。



已亮最新的活动看板

身体健康是必要的,
心智成长是需要的,
灵性修养是重要的。



FAQ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1。問:這些照片是你拍攝的嗎?
答:每一張都是我拍攝的。不是我拍攝的,我會加上原址注明。

2。問:我可以轉載你的照片嗎?你的文章嗎?
答:可以。不過,請注明網址(http://www.yiliang-room.blogspot.com/)。倘若你要用來出版或者影印,請你留步。因為我會和你拿版權費。隨便拿別人的照片以及文章放在自己的blog上,又不加注明,我對此覺得不尊重当事人。

3。問:你有提供網上輔導嗎?
答:沒有。想知道你的地區有沒有輔導中心。你可以参考以下网站。
馬來西亞 http://www.newera.edu.my/counselling_centre/(請點選輔導機構通訊錄)
新加坡 http://www.ncss.org.sg/documents/vwoContactDetails.pdf

4。問:你能不能給我一些修讀輔導或者辅导工作的意見?
答:我無法給與你中肯的意見,因為我對修讀輔導已经不很了解。至于你想要如何修读,请直接联络counseling@fsi.com.my

有相关辅导老师为你解答。有关心理系的就业前景,请参阅http://www.fsi.com.my/?p=993

我不熟悉现在的教育背景。问我也没有用。 请直接联络我所给你的email直接讯问。

以量


5。問:你寫了多少本書?
答:七本。《已亮的天空》、《尋找光和愛》、《把愛帶回家》、《陪你到最后》、《善终》、《善生》及《再见,再看见》

6。問:你的書可以在那裡購買?
(A) 马来西亚的读者们(包括东马及西马)、及海外的读者们。

你都可以致电或 email 给以下相关机构或书局订购七本以量的作品。

已亮出版社 (巴生)
Tel: 012 - 324 0769
Fax: 03-3081 1330
Email: yiliangpublication@gmail.com


Step 1。请决定你要购买的书量及书名,书价如下。

书价 (不包括邮费,邮费请参考下列计算) :

《再见,再看见》西马 RM 15 东马 RM 17
《善生》 西马 RM 28 东马 RM 31
《善终》 西马 RM 28 东马 RM 31
《陪你到最后》 西马 RM 15 东马 RM 17
《寻找光和爱》 西马 RM 15 东马 RM 17
《已亮的天空》 西马 RM 15 东马 RM 18
《把爱带回家》 西马 RM 22 东马 RM 25
购买一套七本 西马 RM 150 东马 RM 170 (这包括邮费)

邮费 (西马):
1-2 本 RM 7
3-4 本 RM 9
5-9 本 RM12



Step 2. 请汇款至Public Bank
Yiliang Studio & Publication
账户号码 3178 434 011

Step 3. 汇款后请把汇款单电邮或传真给负责人,家安。清楚说明你要的书名、书量及书价。还有你的英文名字、电话号码以及地址。书本将会尽快透过 Poslaju 邮寄方式寄送给你。

Step 4. 你大约可以在五个工作天之内,收到你的书本。有时候顺利的话,你大约三天工作天之内,就可收到你的书本。



*****

(B) 新加坡的读者们

请致电 或 email 给新加坡甘露关怀协会购买书籍。六本书的存货量充足。新加坡大众书局没有销售以量书籍。

新加坡甘露关怀协会
Tel: 6748 7408
Email: info@nectarcare.sg
Address: 36 Lorong 24A Geylang Singapore 398570

书价(新加坡无法提供邮寄服务):

《善生》 $13
《善终》 $13
《陪你到最后》$7
《寻找光和爱》$7
《已亮的天空》$7
《把爱带回家》$10
购买一套六本


7。问:新加坡电台 1003 电台什么时段再有你的节目?
暂时没有。

8。问:大马电台 aiFM 什么时段再有你的节目?
暂时没有


9。大马各地的辅导资源:

Agape Counselling Centre Malaysia (Johor Bahru)
马来西亚博爱辅导中心(新山分会)
113-02, Jalan Rosmerah 2/16, Taman Johor Jaya, 81100 Johor
Bahru, Johor.
Tel / 辅导热线: 07-3579195
Fax: 07-3579198
Email: friend@myjbagape.com
Website: http://www.myjbagape.com/

Kluang Buddhist Society PELITA Counselling Centre
居銮佛教会心灯咨询辅导中心
9A, Jalan Setia, 86000 Kluang, Johor.
Tel: 019-7797389

Persatuan Pengajian Agama Buddha Kulai
古来佛学会佛济教育辅导中心
心灯咨询辅导部
100, Jalan Kenanga 29/6, Bandar Indahpura, 81000 Kulai, Johor.
Tel: 07-6625400

The Befrienders (Johor Bahru)
防止自杀协会(新山)
P.O. Box 153, Taman Sri Tebrau, 80057 Johor Bahru, Johor.
热线: 07-3312300

新山佛光咨商室(佛光山新山禅净中心)
48, Jalan Sutera Merah 2, Taman Sutera, 81200 Johor Bahru, Johor.
Tel: 07-2898972/ 3
Fax: 07-2898975
辅导热线: 07-2898956/ 07-2898957
Email: fgsjbmy@gmail.com
Website: http://www.fgsjb.org.my/


槟城州安宁关怀服务
HOSPICE CARE SERVICES IN PENANG

NATIONAL CANCER SOCIETY MALAYSIA (PENANG BRANCH)
Rumah Hospice, 250A, Jalan Air Itam, 10460 Penang.
Tel : +6
04 – 228 4140 | Fax : +604 – 226 4676

Email : ncsmpg@gmail.com | Website : http://www.ncsmpenang.org

Services : Palliative home care


PURE LOTUS HOSPICE OF COMPASSION
73, Jalan Utama, 10460 Penang.
Tel : +604 - 229 5482 | Fax : +604 -229 5482
Email : lyanshih@gmail.com | Website : http://purelotushospice.org/

Services : In-patients care service for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MOUNT MIRIAM HOSPITAL, PENANG

23, Jalan Bulan, Fettes Park, 11200 Tanjung Bungga, Penang.

Tel : +604 - 892 3999 | Fax : +604 – 890 1583
Email : enquiry@mountmiriam.com | Website : www.mountmiriam.com

Services : Out-patient, in-patient and home care.

CHARIS HOSPICE

15, Cangkat Minden, Jalan 12, 11700 Penang.

Tel : +604 – 658 7668 or +60111 -246 6757 | Fax : +604 – 658 7669
Email :
charishospice@gmail.com | Website : http://www.charishospice.com
Services : Palliative home care and day-time activities for patients.

HOSPITAL PULAU PINANG

Wad Medikal Paliatif, Hospital Pulau Pinang, Jalan Perak, 11600 Penang.

Tel : +604 – 288 6230

Services : In-patient care service

HOSPITAL BUKIT MERTAJAM

Hospital Bukit Mertajam, Jalan Kulim, 14000 Bukit Mertajam, Sebarang Perai Tengah.

Tel : +604 – 579 7333
Services : In-patient care service



还有另外一个管道,你可以联络槟城檀香寺爱心线,
问一问他们有没有提供居家服务的义工。http://thanhsiang.org/ch/welfare/mitra/aixinxian

额外相关连结Additional Related Links:

慈怀病院资源表 Malaysian Hospice Council
www.malaysianhospicecouncil.org (please click into ‘members’ page)


马来西亚辅导与福利服务资源表 Counselling and Welfare Support Services in Malaysia

http://www.newera.edu.my/counselling_centre/1_Counselling%20Centre.pdf

孝恩辅导与谘商 Xiao En Counselling and Support Services
www.xiao-en.com (Careline: 1800-888-333)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 Life Line Association Malaysia

www.lifeline.org.my



柔佛新山地区
方舟休养中心
Persatuan Hospice ARK
No. 2, Jalan Sutera Merah 3, Taman Sutera 81200.
Johor Bahru, Johor.
Tel/Fax: 07-556 0878
Email: hospice_ark@hotmail.com



Palliative Care Association of Johor Bahru
44 Jalan Tun Abdul Razak
Susur 1
80000 Johor Bahru
07-2229188
website: http//www.pcajb.com
Dr Angamuthu (President)
Mr Lee Soo Tong (Hon.Secretary)
Ms Nancy Yee (Administrator)




below are three senior counsellors that i will recommend in Singapore.

(a) Care Corner (Mandarin) counselling Centre
郭丽芳 资深辅导员 (精通华语)
(for Christian clients who speaks in Mandarin.)
http://www.carecorner.org.sg/cccc.htm
+65-63531180
Blk 62B Lorong 4 Toa Payoh
#02-143 Singapore 312062

(b) Counselling and Care Centre
Ms Ruth Chua (Senior Therapist) (精通双语)
(for Christian clients who speaks in english and mandarin)
+65-65366366
http://www.counsel.org.sg/
Blk 536 Upper Cross Street
#05-241 Hong Lim Complex
Singapore 050536

3. Shan You Counselling Centre
Ms Jane Wong, 黄秋媚 (Senior Counsellor) (精通双语)
(for Buddhist clients who speaks in Mandarin and English.)
+65-6741 9293
http://www.shanyou.org.sg
Block 5 Upper Boon Keng Road #02-15
Singapore 380005
(at Multi-storey Car Park, Level 2)
Nearest MRT Station: Kallang

Hope it helps.
以上三位都会收费。打电话给辅导中心,他们的员工会替他们安排辅导档期。
至于收费多少,请致电询问。


10。

谢谢你告诉我目前面对的两难。
抱歉。我无暇在线上提供任何的支持。
目前共有 1000 多封 email 无法回应。
我建议你要继续寻找成长的道路。

第一。请多阅读。那些我在书后推荐的延伸阅读书籍。
第二。如果你愿意的话,改次我在哪里有带工作坊的时候,希望你能过来参加。所有活动的更新都会放在 FB 里。
第三。找能信任的亲友倾诉是很能疗愈的事。如果这方面欠缺的话,我希望你不妨考虑以下资料:


我和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提出一个支持大家解决方式,
而得到他们的同意。生命线有一群资深协谈义工非常乐意协助大家。而目前已经有许多读者们开始和这些义工们开始商谈他们的两难。

你的任何心事想要倾诉,不妨考虑以下生命线所提供免费的支持方式:

(1)email 谘商 counselling@lifeline.org.my

(2)热线辅导专线:+603- 4265 7995 服务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 7.00pm-10.00pm 星期六 2.00 pm - 5.00 p.m.

(3)面谈辅导服务。辅导面谈预约电话:+603-4266 6195

想要多了解生命线协会,请浏览:http://www.lifeline.org.my/
生命线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Life-Line-Association-Malaysia/160111523630?ref=stream

感谢你。祝福你。望你谅解。

以量


11。

马来西亚董总出版社。cbmember@djz.edu.my
或者打電話給董總(+603-8736 2337 分线213/214/250)
请他们直接邮寄给你。

四本书:已亮的天空。尋找光和愛。把愛帶回家(这本是教总出版,不过董总依然可以帮忙售卖)。陪你到最后。

请看以下的网络介绍。
《把爱带回家》http://web.jiaozong.org.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54&Itemid=143
《陪你到最后》http://lot5reading.blogspot.com/2009/10/blog-post_3943.html
《已亮的天空》http://www.got1shop.com/goods.php?id=53674
《寻找光和爱》http://lot5reading.blogspot.com/2009/10/blog-post_7739.html


12。安宁疗护的资料

http://www.singaporehospice.org.sg/7.4_providersandservices.htm


let me answer these one by one.

1. I thought you mentioned about gaggle propolis for cancer patient who has painful throat. Did I recall correctly?
No. Gaggle propolis liquid is for those patients who has wounds in mouth. not for managing the pain of the throat, but is for the mouth and the lips. especial the dryness and wounded parts. Please refer to the hospice doctor to manage the pain.

2. How much propolis to be used for gaggling purpose?
It depends. you can follow the instruction when you purchase propolis liquid.

3. can the person swallow it after gaggling?
follow the instruction of the product. normally, it is healthy enough. because 至於蜂膠可強化細胞膜,防止細菌入侵,增強抵抗力,含高量類黃酮可消除自由基與抗氧化作用,並具抗細菌、抗病毒效能。蜂膠具有顯著的殺菌、抑菌及抗炎活性,能有效殺死75種細菌,包括上呼吸道感染、預防肺炎、尿道感染等,蜂膠已發現對許多DNA與RNA型病毒均具抑制活性,包括流行性感冒A與B型病毒、水泡性口腔炎病毒、單純庖疹病毒、冠狀病毒、輪狀病毒和腺病毒等。BUT, before you purchase, please consult the nurses first. because i didn't see the patients directly, i am NOT supposed to give any instruc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nurse's or doctor's advices.

4. Do you know of any type of food to take when the time is closer?
Please check with the doctors, or the nurses. normally, please avoid those foods which are rich in fibre so to avoid constipation. Don't give so much food for the dying patients.
Reading material that helps you and your families: 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100654?tid=8

5. Do you know which hospice the family can approach for help?
Firstly, please check with the oncologist whether the patient can be reffered to hospices. then, the oncologist will help to fill up referral form on behalf of the patient to the preferred hospice. They know what to do in the hospital, you don't need to give special instruction, once you request it. Patients can choose to have either home-care hospice service or inpatient hospice. below are the webpage link for all hospices in Singapore. Please inform your prefered hospice to the oncologist.

http://www.singaporehospice.org.sg/7.4_providersandservices.htm
Please click one by one to browse all the details.


6. do you know of any helpful company that offers affordable funeral service?
more or less the same. unlike Malaysia, there is big gap for the services. They all are almost sharing the similar costs and offers.
here you go the webpage link for your further info. You MUST check all these to know all the action when patient is dying in Singapore.
http://www.nea.gov.sg/passesaway/when.htm
http://www.nea.gov.sg/passesaway/arrange.htm
http://www.nea.gov.sg/passesaway/afd.htm


I could recall what i shared with you all in the training session, Hospices in Malaysia are far behind the system in Singapore. All the info are so well-written in Singapore. There is a large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Malaysia. Let's make it better.

regards

Yee Leong

任何有兴趣想要多了解無語良師計劃(馬來西亞)的读者们,不妨浏览此网页。
www.silentmentor.org


13。

若您想了解安宁机构在巴生谷地区,请游览以下网页或拨电询问更多详情。

1) HOSPIS MALAYSIA
2, Jalan 4/96, Off Jalan Sekuci, Taman Sri Bahtera, Jalan Cheras, 56100 KL.
Tel: +603 – 9133 3936
Fax: +603 – 9133 3941
Email: info@hospismalaysia.org
Website: http://www.hospismalaysia.org/

2) KASIH HOSPICE CARE SOCIETY
7, Jalan 14/29, Section 14, 46100 Petaling Jaya, SEL.
Tel: +603 – 7960 7424
Fax: +603 – 7956 6442
Email: admin@kasih-hospice.org
Website: http://www.kasihfoundation.org/

3) HOSPICE KLANG
82, Jalan Sri Sarawak 4, Taman Sri Andalas, 41200 Klang, SEL.
Tel: +603 – 3324 2125 / 3324 4740
Fax: +603 – 3324 3125
Email : hpsklang@gmail.com
Website: http://www.hospiceklang.org/

4) ASSUNTA PALLIATIVE CARE CENTRE (AsPaCC)
83, Jalan Templer, 46990 Petaling Jaya, SEL.
Tel: +603 – 7931 7298
Fax: +603 – 7954 3389
Email: aspacc.assuntahospital@gmail.com
Website: www.assunta.com.my

除了上述的四间安宁疗护中心以外,以下附上其余两家安宁疗护医院的联络资料供您参考。

I) PALLIATIVE CARE UNIT, HOSPITAL SELAYANG
Lebuhraya Selayang-Kepong, 68100 Batu Caves, SEL.
Tel: +603 – 6120 7564 / 6120 3233

II) PALLIATIVE WARD, UNIVERSITY OF MALAYA MEDICAL CENTRE (UMMC)
Pusat Perubatan Universiti Malaya, Lembah Pantai, 59100 KL.
Tel: +603 – 7949 7611 / 7949 4422


在SRI KEMBANGAN SOUTH CITY PLAZA 内有一NGO
专给单亲家庭协助-定期发放物资。
只要有离婚证书或警局报案报告(先生离家/失踪)就可申请。
容易获得,不像JKM福利金最快也要等半年。
你google search : Multi Mutual Charity Association


性侵犯案件支持(新加坡)

What after-care services are available to the victim?

AWARE’s SABS Helpline
6779-0282 (10 am to 3 pm, Mondays to Fridays)
1800-7745935 (3 pm to 930 pm, Mondays to Fridays)
sabs@aware.org.sg

Care Corner Helpline (For Mandarin speakers)
1800 3535 800

Samaritans of Singapore (Suicidal tendencies)
1800 221 4444

ComCare Helpline (Family Service Centres)
1800 222 0000
- See more at: http://www.aware.org.sg/help-for-rape-victim/#sthash.KlA6celv.dpuf

Please call any of them to seek for further assistance.

meanwhile, please browse the below webpages as well.
http://www.aware.org.sg/rape/
http://www.aware.org.sg/2011/11/official-launch-of-sexual-assault-befrienders-service-sabs/
http://www.aware.org.sg/help-for-rape-victim/



一系列 12 集《听生死说故事》电台节目分享: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channel/UC9oNLZDvKphPYbu8XdzdOdw



你好。

事务过于繁忙,无暇一一回应。
请参考以下给予的资料。
希望你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一系列 12 集《听生死说故事》电台节目分享: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channel/UC9oNLZDvKphPYbu8XdzdOdw


部落格:http://yiliang-room.blogspot.sg/

面子书:孝恩辅导

或者请阅读善终这本书。

请搜寻 google 乳癌 support group,或许你会找到一些有相关知识的团体,给你协助。

祝福你及你的母亲。

以量 望谅解。


我目前没有收个人的实习生。如果你想要成为孝恩团队的实习生,请你写电邮给我的团队伙伴之一,傅玉环辅导员: counselling@xiao-en.com.my

你需要先在电邮里做个简单的介绍及你对团队实习的要求。你们俩先沟通及彼此了解。如果双方的期待吻合,我们会再要求面试。你需要通过实习面试,才能真正开始实习工作。

我不会督导你。是我们团队伙伴督导你。

谢谢询问。 祝福你。

以量 谢谢你。祝福你。


謝謝大家。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