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礼拜,
礼拜四晚上,礼拜六下午,
我和十二个学习辅导的朋友们一同学习“危机辅导”。
这次我第三次(还是第四次?)在关怀辅导中心教导“危机辅导”
虽然是人最少的一次。
虽然是没有男生参与的一次。
可是,我自己觉得是最有深度的一次。
大家的分享,大家真诚的说法;大家的疑惑;大家诚意的发问;
让我自己也有所学。
当然当我说深度的时候,我们就无法运用八个小时做很广的教育。
在深度以及阔度的分享,还是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一点,我要提醒自己。
我发现我教导了这几次,
都愈来愈不按牌理出牌。
我问大家:“你们想要在这个空间里发生什么?”
我也常说:“你在以量面前,说什么都是对的。”
我结束的时候也常说:“当你踏出这间房间,你带走什么?”
我鼓励他们大家和我一同决定我们要在这个课室里,一同发生什么。
第一堂课。礼拜四晚上。
(7:45 p.m. to 10:45 p.m.)
1。介绍自己的辅导相关背景。黑布的运用鼓励大家多参与。
2。说明何谓生活的“灵活性”以及“稳定性”。还有掌控、自主。
3。说明一个人如何定义危机。如何诠释危机。
4。讨论:怎样的人可以从危机里复原得较快?他们拥有什么而是我们没有的?
5。透过雕塑告诉大家:不面对以及逃避危机的人,会有怎样的状况?从中说明了生命的功课,下一次同样的课题出现,会更以复杂性的方式出现。
6。问了大家四个问题:(a)说出你其中一个人生的危机。(b)当时你的情绪是什么?(c)谁帮助你度过危机?如果只是你靠你自己,为什么?(d)危机之后,你从中学习到什么?
休息十五分钟。
7。听一个正在自杀中的个案卡带。这里的讨论很棒。我们讨论有:
(a)不要太自以为自己是辅导员,
个案就一定要把他最深层的秘密说给你听。
除非你能够调整到和个案平行,他觉得舒服,值得被信任,
她才愿意说出更多。
(b)沉默的意义以及重要性。
(c)不同的辅导员因为拥有不同的价值观,
所以会用不同的诠释来看待个案。
因此,不同的诠释会导致辅导员引导个案思考不同的思维方向。
尽管大家接受的辅导训练都是一样的。
所以,这牵涉了Personal Self的因素。
(d)听了五分钟之后,
我们头脑里要很快的为这个女性的问题做一个短短的句子。
这一个女人目前的烦恼是……
(e)如果我们的假设是错误的,怎么办?
很简单。如果你手中的苹果是烂的,那你会这样做?
丢掉。
对了,就是丢掉那些已经是错误的假设,和个案印证之后,
继续构造你的假设然后用你的方式去把个案的问题概念化。
(f)辅导员可不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
譬如心疼。
要看状况而定。如果是建立关系很久之后,可以说出一些和个案比较靠近的言语。
一开始的时候,并不鼓励说一些如此贴切的心情,毕竟我们还不知道个案要不要我们如此靠近他。
(g)危机辅导和一般辅导是不一样的。
危机辅导当下要处理的是此时此刻。我在卡带上作了一个很错误的示范。就是去寻找她的原生家庭的原由。
那是一般辅导的做法。危机辅导的做法是处理个案的稳定性以及灵活性。不需要走去找她生命面对的根本点。
(h)我很了解你的处境。
你凭什么了解我的处境。辅导员,别太自以为是。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了解另一个人的处境。包括她自己,她都不了解自己,你凭什么一开始就了解她的处境。
我们最后没办法听完。
毕竟问题发问出来很有深度,
所以,必须要用多一点时间去说明。
坦白说,我想,还有很多辅导员都搞不懂这些。
我们在10:45 p.m. 结束。
****
礼拜六
2:40 p.m. 我们开始另一个五个小时的互动。
1。和大家商量我们要怎样的互动?鼓励大家把自主权放回自己的身上。让大家看到掌控以及自主在我们生命中扮演的角色。你不说话以及说话都会影响整天的互动。再次强调生命中的《灵活性》以及《稳定性》的重要。
结果,他们问了九个问题。他们想要在这个五个小时的slot里头学到的课题。
有关危机的步骤。
有关自救的问题。
有关自杀的问题。
有关辅导二度伤害的问题。
有关辅导概念的问题。
我觉得问题都问得很好。我及时给与欣赏感谢。
2。我先花了一个小时。去处理一些辅导的感念。
透过雕塑说明了几个重点。譬如:
(a)
人面对压力的时候,不是外显就是内压。
当外显的人面对危机的时候,会爆发他的能量。
所以导致他可能会做出虐待别人、打别人、甚至是杀别人的结果。
心理无法调适良好的男异性恋者以及女同性恋者会较有这种倾向。
当内压的人面对危机的时候,会在他内心里爆发他的能量。
所以导致他可能会做出虐待自己、打自己、甚至是杀掉自己的结果。
心理无法调适良好的女异性恋者以及男同性恋者会较有这样倾向。
我说出同性恋以及异性恋的差别。
没有根据。只是做个参考。
毕竟,每一个人还是独特的。要靠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
只是普遍上来说,这个性向差异的现象是有这种趋势的。
(b) 辅导种类虽然超过450种。可是,基本上就只有三种精神。
第一:主导性的。
第二:非主导性的。
第三:合作陪伴性的。
我们都讨论这三种的利与弊。
也说出了这三种辅导员的辅导风格以及他内心的personal self如何左右他的风格。
我们休息十分钟。
***
休息之后,在还未继续听卡带之前,
我坦诚说:“这是我在这个diploma课程里头没有看过的现象。
大家很愿意投入,同时问题的深度很足够。这足以证明,虽然你们不认识辅导,
可是你们生命的厚度已经足够让我们去讨论这些这么沉重的课题。”
我们继续完成卡带的学习部分。
讨论有:
1。我好奇难道没有人讨厌这个女性?如果有,你不耐烦的是什么?你看到你不耐烦的背后,对这个女性有什么期待?你如何处理你对她的期待?
我觉得这个部分很赞。有三个朋友跳出来分享他们的不耐烦。也说出了他们对这位女性的期待。
期待她拿得起,放得下。不要拿得起,放不下。
期待她可以再真诚一些。不要不真诚。
期待她可以有一个很清楚的目标以及方向。不要模棱两可。
我们讨论每个辅导员心中不耐烦地部分如何影响我们和个案的工作。
我们对个案的期待导致个案没有办法继续和我们前进。
我鼓励大家不要丢掉你对个案的期待。只需要在辅导室里把我们的期待先放在一旁。
毕竟,这些期待是我们自己的。
通常这些期待,是来自于我们对自己的期待。以及我们对身边的人的期待。
我们自然地,也会把这些期待投射在个案身上。
这对个案是不公平的。
个案之所以成为个案,
是因为她的认知上,感受上,行为上,有一些不适合的障碍。
所以我们要和他们一同找出这些障碍。然后介绍她改变的概念。
我觉得这个环节很棒。
2。个案不断问:我是不是一个没有用的人?你如何回应?
我分享了我以前的做法。还有现在的做法。
现在的做法是我很表里一致地说出我对个案的看法。
让他知道我的答案之后。
我才再继续问她发问这个问题是从那里来的。
然后,再询问她她对她自己的看法。
如果她再询问你,怎办?
如果她再询问我,我会说:“你提问了我同一个问题三次。这仿佛说出了你很在乎我对你的肯定。我再说出我的肯定。(说完之后,我会说),你听到我的肯定之后,我觉得最大的肯定不是来自于我。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是从你自己的心里答出来。我倒想关心你是如何看待自己。你可否也回答我,你觉得自己是不是一个没有用的人?”
而不是直接运用:“你自己认为呢?”“你如果自己可以回答的话,你会怎么回应?”
我觉得这样少了很多人性的味道。
我不太喜欢这样的做法。
3。要学习表里一致。辅导是让我们呈现更表里一致的自己。
譬如:有一个女个案摸你的大腿,说:“你结婚了没?”
不要只回应那个问题的content。
也要回应那个行为的content。
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回应。
譬如:有一个男同志不断追问你:“你结婚了没?找到对象了吗?”
不要只回那个问题的content。
也要回应那个《不断询问问题》行为的content。
然后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回应。
这样的表里一致,让个案能够学习如何和一个表里一致的人一起互动。
我觉得这样的互动是很powerful的。
毕竟,辅导不只是纯粹停留在头脑思考的部分。
辅导也需要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深层连接。
卡带那个过去的我展现了一个讨好个案的辅导员。
因此,让朋友们看到一个辅导员不需要讨好个案。
因为这样只会blind lead to blind。
这样只会导致非主导性的辅导产生。
我们说完卡带。已经是5点。
再次休息十分钟。
***
休息之后,
我们讨论自杀评估以及对自杀认知的概念。
透过问卷,我说了一些故事。
老公公要自杀。
女病人自杀成功。如何帮助他们家人走过那个自杀成功之后的道路。
也透过雕塑,让他们看到要生以及要死的挣扎。
再次分享更多有关危机辅导以及一般辅导的差别。
这一次,大家更了解之中的差别了。
***
那天的四个问题。
我整理了变成一页文字。
透过他们给我的答案。
我们讨论了:
1。危机的种类。
2。危机的发展旅程牵涉的情绪。我说的比较多的是《麻木》这个部分。
3。危机的协助系统。有些人只是靠自己。有些人是有外在系统协助的。
我再次强调:你如何走过危机,会影响你如何帮助个案。
如果你全都是靠自己,你会引导个案要靠自己。
如果你有朋友资源走过危机,你会引导个案要多寻找资源。
再次我们的Personal life experience会不断影响我们协助个案。
所以要好好处理我们的personal life experience。
所以我在这个地方雕塑了一个画面。
说明了Personal Self 以及 Professional Self 的 整合过程。
4。也说明了有些人会因为文化、家庭的约束而阻碍了继续成长的机会。
“家丑不可外扬。”
“要保住先生的面子。”
“男人不可以流眼泪。”
我透过雕塑,让他们看到我们如何不被这些约束而绑扎。
我们可以拥有这些约束。可是却不可以让这些“约束”约束我们。
5。谈到自救。
我再次雕塑了一个受伤的自己。
如何面对受伤的自己。
让他们加入讨论。
说出自己面对受伤的自己的不同做法。
我也说出了我自己的做法。
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然后,和大家分享情绪是无法控制的。
为何要控制情绪?
***
作了一些整理。
然后询问大家的学习。
有一个很感动的学习。
“我会好好地爱我自己。”
让我又鸡皮疙瘩了。
***
完毕。
回想这八个小时的互动,
有一个问题我不断问他们:“你为什么要助人?”
搞清楚这一个问题。
为了要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人?
为了要证明自己是被需要的?
为了要满足你那虚荣干?
为了要满足你渴望的肯定?
为了要满足你自己透过个案你能成长的更快?
为了三餐温饱?
为了……
你为何要助人?
请大家好好去思考这个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搞妥了,什么都会越来越妥?
或许你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问自己:“当你帮助到一个人的时候,你得到了什么?”
然后继续问自己:“你真的是因为想要得到那个东西,所以你才帮助人?”
所以,你为什么要帮助别人?
谢谢这12位的朋友们,
让我又能够有空间整理我自己对危机辅导的看法。
下两个礼拜,我们要再次去一同去学习《哀伤辅导》。
这才是我最期待的。
完毕后,有一位朋友问:“其实你最厉害教授的是什么课目?”
我直言:“家庭辅导,Satir。”
大家都点头。我们很期待。
我说:“这个课程不是上了吗?丽芳教的。”
他们说:“是啊。我们都上了。不过我们也很期待看一看你怎么教。”
我笑了一下。
我觉得丽芳一定也教的很好的。
丽芳,你在国外一定也在打喷嚏。
因为我在他们面前说了你的坏话。我说:“死丽芳,用我的concept没有经过我的同意。”
虽然我的嘴巴是这样说啦,
可是我心里是暗爽的,竟然有人用我的概念去教辅导。
那,轮到我教他们的时候,我可以更省力气。
他们听我的原版的时候,温故知新,更容易吸收更深的东西。
我省了很多时间。
谢谢你啦,丽芳小姐。
以量。。。
今天心血来潮,把整个过程都记录下来了。
以后,我一定也要写一本有关本土辅导的教科书。
=
2 comments:
谢谢分享。。。
虽然知道自己离一个真正的辅导员还很远。。。
但从这篇分享中看到了,如何做好自己一个人及如何处理自己的危机会影响到如何引导个案。。。还有,问问自己为何要助人?真的只是纯粹为了助人吗?还是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呢?em...
那就好好思考咯。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