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在古来终于完成第四堂课。(共 16 个小时)。
完成之后,觉得自己有很多学习。
因为做了一个雕塑,我自己整个人鸡皮疙瘩差不多半个小时之久。
所以,怎样忙都要把这些学习变成文字。
昨晚和三位朋友吃了一顿很丰富的晚餐,喝了两杯啤酒。
头脑还是无法在凌晨十二点入睡。
我知道,因为头脑的文字,依然在脑海里奔腾着.....
好不容易,凌晨三点入睡。
可是几只死蚊子又来叮脚。
点了蚊香之后,又好不容易凌晨四点半才可以入睡。
今早依然还是七点多醒来。
难得一整年都没有和室友吃早餐。
今早,难得俩人都非常有空。
决定一同去 East Coast Park 用早餐。
用完麦当劳早餐,一同在海边走走。
看着有一群人铁人正在竞跑 Ultra Challenge Run。厉害!
之后,室友在海边骑脚踏车,
我坐在 The Coffee Bean 喝一大杯 Cafe Latte,
享受咖啡的美味充塞着我整个人。
看着员工递给我的纸巾,
我从书包拿出黑笔,
花了半小时,勾出了昨天在古来上课的雕塑。
现在打算在这里和所有助人者分享:我如何看待辅导这一回事。
所有这些图画都是坐在 Coffee Bean 一面喝 Café Latte、一面完成的。
爽!
独处就是有这种好处。
坐在烦嚣的咖啡室里头,自己整个人走进了内心世界,在自 high.....
下午两点钟,回到家。
入睡一直到 晚上七点多。
洗衣两趟。把外婆弄的包子蒸好,一面吃、一面喝汤、一面想想要如何开始写这篇文章。
现在十点正,好了。我要开始了。
Good Luck to me...
(会是好长的一篇文章)

图一
在辅导室里,简单来说,我们眼睛看到的就只有一个助人者以及一个个案(被助者)。
不过眼睛看不到的,其实有很多东西。
接下来我所看到的,是我在辅导室这么多年的心得累积。
并不属于任何学派的,也不想被归类称为什么学派。
因为它不是创造出来的,而是被发现的。
就像能量一样,无法被创造或者消灭,
只是被发现或者被归类、被转移而已。
这几年,
我在辅导室里一直都站在这个角度里揣摩这些现象。
所以发现愈来愈多看不到的东西、以及东西与东西之间连接。
发现“辅导”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而“辅导”也非常不吝啬地向我展现它的现象。
感恩你,“辅导”。
我非常爱你,“辅导”。
你知道我一直深深地爱着你,“辅导”。
我觉得辅导室里眼睛看不到的,简单来说,有两个三角形。
我把这两个三角形称为:
“助人者的内在三角形”
以及
“助人者的外在三角形”。
我一个一个慢慢告诉你,
好让你更清楚我在说什么。
**

图二 助人者的内在三角形。
在辅导室“此时此刻”的助人者 (A)内心其实有很多面貌、也有很多角色。
只是因为需要简单以及方便之说,我只把助人者的内心归类为两个面貌。
一个是:个人我。(B) (personal self)
另一个是:专业我 。(C)(professional self)
圆圈 A 代表此时此刻的助人者。(个案看到的)
圆圈 B 代表 个人我的助人者。(内在的、个案或许看不到的。)
圆圈 C 代表 专业我的助人者。 (内在的、个案或许看不到的。)
让我先说说这两个内在的圆圈。 (B & C)
***
个人我。(圆圈 B) (personal self)
《个人我》来自我们生命一切的经验,它代表我们生命的厚度。我们的人生一诞生,我们就拥有了《个人我》。
这里头包括我们成长的背景、养成的个性、思维的方式、信念价值观、以及生命需求等等。最根深蒂固的经验就是我们儿时经历的事务促使我们产生了最原始的价值观。我们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上看待《痛苦》、《问题》、《烦恼》、《改变》、《成功 VS 失败》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对生命的价值观,组成了一个《个人我》。
《个人我》无法透过上课、或者任何知识来滋养它。它是我们生活上的真实我。如果要提升他,我们需要透过大量的反省、自我觉察、深思自己的生命;让自己内心所有的杂质慢慢净化。而我把此过程称为自我内在的修行。而这个修行在我们助人的时候,当下我们就需要有足够的觉察力。观察自己的思维从何来、为何来。这些觉察会决定我们的辅导方向以及素质。
所以,在辅导的时候,我们不可以没有《个人我》。因为没有《个人我》,我们最多只可以称自己为辅导技术人员。凡是没有运用《个人我》的辅导员,创造出来的辅导大部分都没有灵魂,空有一身技巧,没有艺术感,也只是大师们的其中一个代言人而已。
这也为何很多比较注重人本(humanity)的大师都注重运用《个人我》。use "self"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erapeutic tool for the therapy.
没有运用《个人我》的辅导过程是一种没有灵魂的艺术,毕竟《个人我》运用的内在资源往往是来自于心灵的直觉、以及生命内在一种很深层的良知指引(人类普同的珍贵资源)。
我认为《个人我》是重要的。可是它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纯粹只有《个人我》,而没有《专业我》的基础理论,辅导室里头的对话是没有理论根据,它会渐渐流俗于一般的亲友对话。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为何个案需要被说服而付费走入辅导室被我们辅导?
来,我们看看《专业我》去。
***
专业我。(圆圈 C)Professional self
当你第一天参加辅导课程,或者透过阅读认识辅导,你对辅导的《专业我》诞生了。这个内在新生命诞生了。
《专业我》可以透过上课、督导、学习、阅读、还有任何管道取得的知识来增强自己的《专业我》。在《专业我》里头,我们透过他认识很多辅导学派、辅导方式、辅导技巧、辅导理论、甚至认识很多辅导大师对《痛苦》、《问题》、《烦恼》、《改变》、《成功 VS 失败》的看法。
很多时候,处理辅导时,我们不得不模仿大师的做法、也不得不仿造大师们的说法以及技巧。毕竟我们《个人我》无法丰富到可以和大师们平起平坐,我们的《个人我》没有辅导经验以及基础去支撑我们的想法、去应对不同个案所面临各种生命的难题,所以我们非常需要依赖《专业我》来完成辅导。
可是就是因为需要模仿以及仿照,我们当中有一些助人者就开始慢慢学会戴着这个专业我的面具来做辅导,而《专业我》运用的内在资源往往是来自于头脑的知识、以及问题分析。这现象会让我们误以为助人者就等同与《专业我》。
一直戴着《专业我》面具而去辅导,这是很危险的。也就是因为如此的概念,助人者误以为自己就是大师的代言人。时时刻刻在辅导室里头带着大师的那把尺来判断别人的人生,那里出错、那里需要改善、那里需要调整。活得像个完美的神一样,可以接纳任何个案,同时又可以协助任何个案。
我认为《专业我》是重要的,可是它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个《专业我》,那么辅导过程很容易掉入于一种普通式的互动对话。可是,我认为我们不可以忽略滋养《个人我》的部分。如果要更有效地帮助个案,我们更加需要管理好我们的《个人我》。
***

同样是图二 助人者的内在三角形。
我们现在谈谈内在《专业我》以及《个人我》之间的关系
(也是图内编号 3 的关系线)
说完“点”、我们现在说“线”。待会儿我会说“面”。
(点、线、面的概念,是一种系统的概念。
这又是另一个辅导理论的学习了。这里不谈。)
说回来,
没有运用《专业我》的助人过程,是没有实践理论的助人过程。
没有运用《个人我》的助人过程,是没有生命灵魂的助人艺术。
只运用《专业我》的辅导员,最多只可以说他是辅导技术人员。或者大师代言人。
只运用《个人我》的辅导员,最多只可以说他是生命智慧者。懂不懂得辅导职业操守以及伦理,非常富有争论性。也是我们辅导员最害怕、也最反对那些坊间里所谓大师的呈现。
就是因为《专业我》以及《个人我》缺一不可,
也不可以让其中一个独领风骚、称霸武林。
我们需要探讨自己的《专业我》以及《个人我》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我们这内在两者的关系是否:
(a) 整合的?还是矛盾而且有冲突的?
(b) 有同步照顾到而持续发展而相融?或者各自停顿而独立庞大?
(c) 内在两者关系是黏密、疏离、还是分化?是抱在一起,还是握手言和?
我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探索很久。
都无法寻找适合的字眼。
我想,目前的我,看到一些莞尔,可是还是无法尽然解释全然的现象。
我们一同探讨我所看过的现象。
**
第一现象。
当《个人我》大于《专业我》,《此时此刻的助人者》会常带着《个人我》去做辅导。所以他生命上的判断、是非、对错用他自己的准则去协助个案。他也会带着多一些真实的《感受》,或许也会常出现自我揭露的部分、或许也会表露自己的情感之后,在辅导室里头喧宾夺主,用自己的故事来说服个案去改变。个案或许会感觉很被鼓励,可是内心的能量没有办法自己升华。
第二现象。
当《专业我》大于《个人我》,《此时此刻的助人者》会常带着《专业我》去做辅导。所以他多用书本里的判断、是非、对错的准则去协助个案。少了感受、少了自我揭露、个人我一直躲在背后或角落,这样的辅导,也让个案少了人性的连接、以及生命的触碰。个案或许在脑力激荡上有很多的学习,可是心灵却一直无法被感化。很多时候,也只是强化了个案的《专业我》而已。
第三现象。
当《专业我》与《个人我》是冲突不一致的,《此时此刻的助人者》会很忙着自己内心的不一致。那内心里头的混乱,《专业我》的价值观以及《个人我》的价值观会有冲突。他不知道该如何展现自己。那混乱导致他无法和个案连接、也无法和个案商讨改变、应对问题。所以有些时候,很多时候的助人者感觉很累、感觉很不 well-equipped、也感觉自己很假。因为助人者没有给时间以及花心思在这两个我下功夫。《专业我》需要增值、《个人我》需要成长。两个我都需要不断发展、成长。
从第一个现象,到第三个现象,我个人认为《此时此刻的助人者》是一个傀儡,多于是一个生命的主人。因为任何一方独大、他都不是主人、仅是一个傀儡。两方彼此冲突而混乱,亦是如此。
所以我们需要第四个现象。也是我所渴望的现象。
当《专业我》尊敬《个人我》,当《个人我》的价值观不会矛盾与《专业我》的价值观,
当《个人我》允许《专业我》持续丰富,而不是永远收着一个大师的《专业知识》,
当《专业我》允许《个人我》不断在生命里持续冒险,而不是永远应对问题只有一种方程式。
两者的关系里头需要很多的尊重以及允许,
他们两未必是全然相同,可是两者可以允许不同的价值观同时存在,
也允许两者的应对方式都是成立的,
和谐以及整合的意思不是两者必须要黏密、
而是须要尊重,允许两者的想法都成立。
然后助人者要允许这内在的两者有一个挣扎期,
让自己两极化的想法不断挣扎,
毕竟,挣扎之后,会有一个相融期。
然后又在另一个生命课题上,继续挣扎、进而相融。
那么这两者关系里头的成长就不是固着、停顿的。
而是不断循环着,而持续发展、成熟、而持续成长。
流通的成长、从分裂、挣扎、进而达到相融又同时能分化的现象,
我想,太极 LOGO 最能够代表我现在想说的这个现象。
《专业我》里头有《个人我》的存在,
《个人我》里头有《专业我》的存在。
那么,我们就明白什么叫做内化了。
我们也明白什么叫做外现了。
在第四个现象了,助人者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了。
清楚看到自己内在这两者的位置。
没有一方特别强、也没有一方特别弱、
两者都这么重要、两者都相辅相成。
第四个现象,就是我们希望看到助人者拥有的现象了。
也是我们每一个助人需要努力的方向。
**

曾经有一次,杨蓓老师听过我这个说法。
她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以及说明。
后来我自己也延伸了一些。
那就是:
《个人我》以及《专业我》的区别,这些都是方便之说。真正的现象是助人者里头没有《个人我》以及《专业我》,
当内在两者相融、他其实只有一个“我”,
那就是此时此刻的助人者。
那个我是丰富的、是自发的、是很多允许的、是很多尊重的、他可以很专业,他也可以很有人性,他允许两级想法同时存在、也允许生命可以同时拥有两极化的现象.... 那一切里头,都是如此丰富的。
到最后,你在辅导室里头还是只是看到两个人而已。 如上图。
一个助人者、还有一个个案。
虽然是同样的图,
可是如果你曾经经历过那内在两者挣扎的阶段,
助人者内心很清楚知道,
这张图已经不是之前第一张图案了。
助人者的帮助别人,直接的,也成长了自己。
明天我会写《助人者的外在三角形》,继续和大家分享我对辅导这多年来的见解。
很喜欢这个生命阶段的自己,
很有趣,很丰富,很多鬼点子,很多困惑,近期仿佛一下子全部打通了。
待续。
以量 祝福自己晚安。
***
2 comments:
这一篇对 辅导实习菜鸟来说
是很不错的guidance and advice.
读的当儿
好像有一把声音在跟自己说话。
个人很喜欢且赞成这句-
助人者的帮助别人,直接的,也成长了自己。
是的,辅导让我成长了很多。
那个转变是连自己都不曾遇见和预想的。
辅导学习路
感恩有你。
以量,很喜欢你的这篇文章。剖析真透彻。感恩!谢谢你。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