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6, 2013

【我們都「不,完美」】Eddy Yu 余志光




花一些时间去看一看这个 youtube。值得。
【我們都「不,完美」】

TEDxPetalingStreet【点滴串联2013】

視頻回顧: Eddy Yu 余志光
题目: 【我們都「不,完美」】

世界是不完美的,但我們都追求完美— 完美的人,完美的事,完美的物,有時更為此不惜代價。但完美真是有標準的嗎?若沒有,那什麼是不完美?

来自香港的余志光和我们分享「不,完美」如何通過創意及設計,反思完美的意義,鼓勵人們擁抱生活中的不完美。


Wednesday, December 25, 2013

马来西亚生命线搬迁



圣诞节快乐,各位生命线的义工朋友,谢谢你们的努力。祝福大家今天搬迁愉悦!

生命线终于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会所了。非常靠近 setiawangsa 捷运站。

以后再也没有 taman maluri 的会所了,过去的点点滴滴全部留在记忆里。这地方孕育了无数助人者。

谢谢您,马来西亚生命线。
长大啦。二十岁,正是起飞的黄金岁月。


以量
25/12/2013

Tuesday, December 24, 2013

流浪者之歌 詞/曲:陳綺貞

流浪者之歌




詞/曲:陳綺貞

我的肩膀 揹記憶的包裹
流浪到大樹下終於解脫
希望若是有 絕望若是有
不要像 風吹過連痕跡都不留

我的雙腳 太沈重的枷鎖
越不過 曾經犯的每個錯
希望若是有 絕望若是有
怎麼會 換不回最初的承諾


撐住我
落葉離開後頻頻回頭
撐住我 止不住的墜落
撐住我 讓我真正停留
擁抱你 作完一場美夢


我的雙腳 太沈重的枷鎖
越不過 曾經犯的每個錯
希望若是有 絕望若是有
怎麼會 換不回最初的承諾

撐住我
落葉離開後頻頻回頭
撐住我 止不住的墜落
撐住我 讓我真正停留
擁抱你 作完一場美夢
撐住我 狂風暴雨我都不逃脫
撐住我 為你擋下所有詛咒
撐住我 眼淚不再流
擁抱你 作完一場美夢

快樂若是有
傷心若是有
眼淚灌溉
不枉愛過

Monday, December 23, 2013

参加苏绚慧老师工作坊有感而发

Untitled


如果你过去的哀伤不再哀伤,过去的愤怒不再愤怒,过去的恐惧不再恐惧,取代的是好眠及微笑。

恭喜你,你走过了那些过去。可以翻阅下一页生命乐章了。Enjoy。


以量 有感而发。参加工作坊不再有恶梦,不再失眠,取代的是关灯三十秒之内就入睡的好眠。

Sunday, December 22, 2013

完成苏绚慧老师一系列的工作




一场演说,一场辅导专业交流及一场为期两天的工作坊终于圆满结束。

收到很多的感谢。尤其是许多学员们送上的感谢:“谢谢你把苏绚慧老師带到我们面前。“我格外感觉心暖。谢谢你们的谢谢,这给我及孝恩辅导团队很大的推动力及鼓舞。

2006年读到绚慧的一本书<生命河流>,我心里在想这个老師的演说将会是怎样?

2009年特地挪出时间去赴一场老師在台北的演说。听完她说出自己的故事之后,心里做了一个决定:我一定要把这位老師带来马来西亚让大家认识她。

感谢绚慧老師愿意前来马来西亚吉隆坡为我们指引,教导我们如何面对哀伤。2013年末的这周,一场演说,一场专业辅导交流会及一场工作坊让我的心愿完成了。尤其看着她这两天如此用心陪伴着全体64位学员一同哀伤,一同成长。心里一面看,一面感动。

学员们踊跃地发问,让我觉得他们都很优秀,很真诚,很用心。我格外享受聆听他们的分享。

感谢背后许多协助我们完成这活动的人物。

感谢提供饮食及安排场地的 Mrs Choo及其团队,感谢美雲协助我们安排星洲日报的宣传及文稿及销售书籍,感谢 sally及其团队后面的推手及成就,感谢秀華为绚慧在这周的副刊整理了如此完整的哀伤概念,感谢辅导与咨商部门同仁没日没夜的付出,更要感谢孝恩老板的无任支持。要如此多的善缘才能够完成这些。真的一点都不容易。

再次证明只要意念是利他及善良的,背后就自然有千只手伸出而援助。

谢谢这些天使及菩萨让这系列活动完成。我终于可以休息了。完成我今年最后的一个大 project。

而苏绚慧老師答应明年十二月中旬再回来!谢谢你,绚慧老師。祝福你!

以量

Saturday, December 21, 2013

苏绚慧老师的演说




大家都说
广志说死亡,很幽默。
以量说死亡,很催泪。

那么绚慧说死亡呢?
很美。很美。
我只能这么说。

昨晚,大家安静地听她诉说生死。说到十一岁的她失去唯一照顾她的奶奶,而需要从屏东被送去台北念书。与小学好友告别的时候,好友在哭泣:“我叫我的父母让你住在我家。“

我听了,泪自然留下来。心疼眼前当初那个仅有十一岁的女孩居然要承受这么沉重的生离死别。连环炮式的哀伤,没有结束过。

同时站在台上的她缓慢地诉说着每一个失落的经验,没有牵动太多的情绪,不煽情,不催泪,就是让每一幕生命的画面都没有白活。

一幕幕伤痛拿出来,一次次用爱的能量疗愈着伤痛。

她是因爱诞生。她值得拥有爱。

这过程,这灵魂,真美。

以量
21/12/2013

冬至快乐



冬至快乐

Friday, December 20, 2013

苏绚慧老师的讲座



演讲过后,我走向台上献礼给绚慧之际,看到台下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脸孔。

我合掌微笑给他送上祝福。他也合掌用微笑回应我。

那些一个又一个前来馆堂聆听哀伤的男男女女,我献上我的祝福。

我们都需要哀伤的空间。请容许我们哀伤。我们因哀伤同在,因爱流动。

以量

Thursday, December 19, 2013

苏绚慧老师 - aiFM 电台采访语录



星期四下午我在旁听电台采访的几句话。值得记录。

“心中有爱,让更加多的爱来靠近。“ - 苏绚慧老師

“自怜,自卑,自责的人把自己变成受害者。即便拥有全新的环境,场景,人物及角色,内心的受害情结还是没有变。故事情节到最后还是一样重复着自己不够好,别人不懂我的状态里。“ - 苏绚慧老師


“我人生最大的收获就是看见爱,感受爱。爱一直都在,尽管我的过去如此坎坷。“ - 苏绚慧老師

“要怎么知道一个人的内心有没有受伤很容易。你就看他能否可以和自己独处。他是否享受独处,还是逃避独处。我们要疼爱自己,就像我们疼爱自己心疼的人一样。“ - 苏绚慧老師。

以量

Wednesday, December 18, 2013

Sunny Camp 采访营中学生的感言

Untitled


昨晚拿着一叠采访作品,坐在沙发好好细嚼中学生参加 sunny camp 过后的沉淀。

其中有一段的文字是这样写的。来自于中学生的文笔。

他说:“其实大家一出生都是从零开始的,但大家慢慢从零突破到有成就的时候,其实可能已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数目,所以大家才会害怕失去所有的东西,变得怕死。我认为死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怕死“,因为每一刻都要活在死亡的阴影下是很悲哀的。死亡并不是失去一切,反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希望大家能够坦然面对死亡,不要害怕。“

谢谢你的提醒,中学生。

以量


Tuesday, December 17, 2013

苏绚慧老师马来西亚系列讲座及工作坊 2013年

 Untitled


欢迎大家出席这周五晚上八点的演讲。
来自台湾的苏绚慧老师是一个拥有丰厚生命历练、
且很真诚的心理谘商师。

讲题:请容许我悲伤 ~ 生命的失落与疗愈
讲员:苏绚慧老师(台湾)
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五)
时间:8pm
地点:吉隆坡蕉赖孝恩馆
地图:http://www.xiao-en.com/Contact.html

免费入场,无需报名。

讲座内容:

悲伤,源自於生命的失落,悲伤治疗大师 Worden 曾说:「沒有人沒有悲伤,除非他沒有爱」。

因此,我们可知,悲伤是爱的代价。因为有爱,当失落这份爱时,人就有了悲伤。

然而,悲伤时的我们因为看起來太失能,内在也经历到了脆弱与无助、痛苦与沮丧,因此普遍来说,我们恐惧接触悲伤,并且将悲伤视为无益处的生命经历,使得我们无法透过悲伤经验,更深入的认识自己,也无法完整的体认悲伤,阻碍了透过失落经验体悟人生,启发智慧的机会。

本讲座将分享台湾失落悲伤疗愈的工作经验,让听众体会到悲伤并非问题,而是为生命带来疗伤与蜕变的机会。当悲伤可以被容许,被哀悼,生命也将经验到温柔的转化力量与宽容的慈悲,更真实的贴近了生命,靠近了心灵。

**

苏绚慧老师之学历

~ 台湾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咨商学系硕士
~ 台湾神学院教会与社会系学士
~ 2000年社会工作师高考及格
~ 2007年咨商心理师高考及格
~ 一叶兰丧偶者情绪支持团体带领老师
~ 犯罪被害人保护协会板桥分会志工训练带领者与丧亲者情绪支持团体老师
~ 器官捐赠协会丧亲情绪支持团体带领老师
~ 台湾神学院教社系、神学系兼任讲师
~ 曾任马偕医院社会服务室、安宁中心临床社工师
~ 曾任吕旭立基金会兼任咨商心理师
~ 曾任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咨商中心兼任咨商心理师
~ 马偕医院协谈中心咨商心理师暨临床教师
~ 台北市任林教育基金会董事


**

苏绚慧老师之著作 (大部分的著作在当晚现场都有售卖,也可在演讲后取得苏老师的签名。)

~《死亡如此靠近》, 2001
~《请容许我悲伤》, 2003
~《这人生》, 2004
~《生命河流》, 2005
~《丧恸梦》, 2007
~《于是,我可以说再见》, 2008
~《因爱诞生》, 2009
~《当伤痛来临:陪伴的修练》, 2011
~《爱,一直都在》, 2012
~《其实我们都受伤了》, 2013

Monday, December 16, 2013

巴生 家庭重塑工作坊 2013 年 12 月

Untitled


今天学到了一个生字:un解释able。这个实在真有创意!

完成了三天的工作坊。感谢及感恩一切因缘促成这场工作坊的形成。

会好好花一天的时间去好好整理这几天的学习。

谢谢每一位参与的学员及工作人员。

每一次在很忙的时候都懊恼自己为何接下这么吃力的工作,可是每一次完成之后又不断告诉自己要继续做下去。

这三天里,我们每一个学员都不是在上课,而是翻开生命的某一章来阅读,读出那里头的意义及智慧。

愿生命继续碰触生命,
同时生命能感动生命。

谢谢各位参与的你。

以量
15/12/13


喜欢看到哭泣过后一张又一张的笑靥,
总是让人感到心暖,有力量。

能够哭,能够笑,
这是人生很大的恩赐之二。
别麻木这恩赐。

以量
16/12/13

Sunday, December 15, 2013

[孩子双月刊封面故事118期]离家的儿子早长大!

 香港儿童及家庭哀伤辅导中心


谢谢宝琴的允许,让我可以转载此文章和大家分享。

以量

***


[孩子双月刊封面故事118期]

文/林晓薇
口述及照片提供/罗宝琴

题目:罗宝琴与俩儿子的故事

小题:离家的儿子早长大!

引言:老大沉默不语,老二哭丧着脸,两个儿子都不想离开。宝琴努力克制眼泪,在心中强持正念:“希望两个儿子可以在他乡遇见良师益友……”


2013年开学的前两日,宝琴沉默着打点她两个儿子的行李。
她的心情沉重如墨色黑夜,因为,从没离开过她的两个儿子,隔天将离她远去,跨州到寄宿独中去升学。

老大沉默不语,老二哭丧着脸,两个儿子都不想离开。

在沉重的氛围中,宝琴努力克制眼泪,在心中强持正念:“希望两个儿子可以在他乡遇见良师益友。良师、益友……”


小题:沉痛的别离

把老大送入寄宿中学,原是爸爸的强烈意愿,也是爸爸来自亲戚的压力,爸爸不希望儿子在家庭的保护下,没有了青少年该学会的独立与自律。

于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抓住机会,提议 “把老大转到寄宿学校去”。

对于感情细腻、已经念到初二的老大来说,要他“转校”而与认识了几年的老友分开,是天大的折磨。

虽然深知学会自立对儿子是件好事,可是只要想到儿子才十几岁就离家居住在外,宝琴心里也有万般不舍。

于是母子俩暗地里约定:“只要不留级,就不用转换中学!“

宝琴深深记得,曾经留级一年的老大领取成绩单的那一天,很兴奋地从学校发来了一个简讯:“我升级了!”

母子俩兴高采烈地一起去吃了寿司,为儿子险险过关的成绩大大地庆祝了一番。

岂料回家后,外子还是斩钉截铁地坚持:“转校!”

老大情绪跌到了深深的谷底,夹在夫妻为此事而纷扰的关系里,感受着老大心如刀割的心情,想到儿子从今往后不能天天陪伴在侧,一起吃饭、一起过着惯有的亲子日子,宝琴的心,也沉落至无奈的深渊。

“去跟朋友好好道别吧!”学校放长假前,宝琴如此鼓励儿子。
可是儿子却是沉默到最后。

没有小礼、没有留言、没有拥抱、没有互相道别,儿子就这样,告别了他快乐度过初中几年的校园。

小题:意外的分离

带着儿子远跨他州去找新学校时,该校主任说:“都要升初三了,孩子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来适应,如何能面对年底的两项大型考试?”主任不鼓励老大转校。

而宝琴却已深深被那所学校很多资深的师资、很有礼貌很朴素的学生、很清新的空气给深深吸引了,想起了小儿子报考不上的某所吉隆坡独中,想起了自己糊涂地没为小儿子申请任何一所国中,宝琴不禁转身问身后坐着的小儿子,“不如你进这所学校,嗯?”

不知道自己没考上吉隆坡的独中、根本就没有准备好要离家的老二乍听宝琴这“莫名其妙”的建议,顿时吓坏了!

尽管去看了校园幽静舒适的环境,老二还是掉眼泪了,他实在没有办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要离开爸爸妈妈那么远的安排。

小题:一起去吧

到底要不要把两个儿子都送往那么远的学校去?

内心挣扎好久的宝琴,某晚经过儿子俩的房间,听见兄弟俩促膝长谈,还深深地谈到心坎里,一把声音霎那坚定地在宝琴心里响起:“就让两个儿子都一起进入那所寄宿学校吧,去共同生活、共同体验、共同留下回忆、共同培养兄弟情!”

老大开学前,在面子书上留下了扣人眼泪的字字句句:
“我要走了……”

爸爸因为公务在身,无法送行,那一晚,一人独守空荡荡的家园,顿时,他好想念两个儿子的欢笑声……

一种说不出的爱,原来一直在这个家中流转。

对于老大与同学间的不告而别、对于老大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而生的无力感,宝琴在寻求专业老师的意见后,原打算请孩子原校老师与同学给孩子打打气,没料到,“我先生比我更细腻,他去买了一本纪念册,叫我让孩子想念的老师与同学们留下祝福……”

当老大某日回乡,接到满是老师与同学祝福的纪念册时,他哭了。

被孩子眼泪吓慌的宝琴,还以为纪念册又勾起孩子好不容易平复的心情,内疚地给了孩子一句“加油!”也下定决心,要在言语及行动上让孩子明确知道,虽然孩子不在身边了,但他们夫妻俩对孩子的爱,却从没改变。

小题:距离就是美

宝琴开始在面子书上搭建一座亲子的沟通桥梁,见儿子在面子书上初入学的心情依旧徘徊于谷底时,宝琴苦思多时,心想“远妈不如近师”,于是她找了校内的辅导老师相助。经辅导之后,老师也讶异沉默的老大,原来心底埋藏着许多的郁闷与困惑。终于有了一个抒发的管道,老大的心情开始扫去阴霾。

假日时光,外子也带他回嬤嬤老家,和嬤嬤小聚数日。嬤嬤曾经照顾襁褓中的老大,和孩子有一定的情感。向来话少的老大,临告别前,特别叮咛爸爸为他与嬤嬤合照。合照中的老大,做状亲了嬤嬤一下,还贴上了面子书,附上一句“谢谢嬤嬤的爱”。

那是老大第一次,这么大方地表达了他内心的爱。

看见那合照,宝琴喜极而泣,“这孩子,长大了!”

家长日前夕,负责幻灯片展示的老大,半夜摸黑起床,到他宿舍对面的老师宿舍内,继续完成未竟的工作。天亮前,终于大功告成,老大悄悄地给熟睡中的老师留了一张纸条:“老师,见您睡着了,我不打扰您,PPT我完成了。”从老师口中得知老大如此细心又负责时,宝琴的眼眶再度因感动而湿润……

家长日,宝琴不但与外子都到校,还邀了孩子们的嬤嬤和姑姑,一起以“浩大阵容”的行动告诉两个孩子:“我们真的很爱你们!”细心的她,还亲自烘制蛋糕,送给数位老师,以谢他们给孩子的另一种“母爱”。

而令全家人都惊喜的是,过去在UPSR中连一个A都没考获的老二,竟以他有史以来超过90的高分考获第一名,而且,连他从没想过要获奖的华文作文,也以“我的新学校”一题,获得了第一名!

“我们真的没想过,这孩子竟然会是在中学,实现了他小学一年级跟爸爸说他要实现的‘第一名’的承诺!”

虽然为小儿子的成绩感到欣喜万分,宝琴不忘关心老大被弟弟成绩远远超越的感受。却见老大微笑着说:“我没事。”原来,当他第一次从学校的扩音器听到了弟弟考第一名时,“我就为弟弟感到骄傲了!”

当宝琴坐在宿舍里,看着儿子在宿舍里洗衣、晒衣、收衣、折衣时,宝琴心里一边浮现着小儿子初入学时哭着要回家的画面。她想起了两个儿子周末自己搭火车回乡的独立;想起了小儿子在班上遇到棘手的人际问题时,宝琴正焦虑着该怎么协助儿子时,小儿子却自己想办法解决了问题;想起了母亲节的夜晚,小儿子听到宝琴一改往日作风,温柔地跟他说“三明治坏了就不要吃了”,结果感动地在深夜打了个电话给宝琴说“妈咪,我很想你”;想起了老大在宝琴生日时送给宝琴的一把伞,卡上写着“我不在的时候,让它为您遮风挡雨”……

原来距离就是美!宝琴欣慰地掉下了眼泪。


小题:美丽的空巢期

其实,送走两个儿子的半年多来,成长的不仅是两个儿子,就连宝琴和她的先生,也成长了许多。

宝琴找回了跟自己相处的许多时光。工作闲暇之余,她去上佛学班,充实自己;去学瑜伽,找回健康的体魄;还去学习烘培各式蛋糕,好在孩子周末回乡时,可以享受她甜腻而扎实的母爱……

某日和先生闲坐吃苹果,宝琴举起了一颗苹果,问先生道:“你要不要我削一个给你吃?”

只见先生怔怔地看着宝琴说:“啊,我的老婆终于‘回来’了!”
宝琴当下才恍悟,原来自开始养育两个儿子起,她的目光、她的全副心思总是集中在两个儿子身上,先生早被“冷冻”好久好久了……

能够提早在中年时期感受没有孩子在家的“空巢期”,原来竟是夫妻俩重新经营美好关系的美好时机!

这大概是宝琴夫妻俩最意外的美丽收获了!


(毕)

Tuesday, December 10, 2013

无语良师 2013 年

Untitled

马大及taylor医学系学生向无语良师的家属们鞠躬答谢。

悼念马来西亚第十五位及第十六位无语良师。

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让我有所着。

欣赏感谢他们的家属愿意承受那难熬的过程,让无语良师完成他们最后的心愿,挚爱往生几个月后才真正去面对自己内在的哀伤。感激及感恩。

以量
一记上周日早上在马大医学院里的入殓仪式。




***

Untitled

今天工作到凌晨一点。比我想象多了两个小时。还以为十一点可以结束。从七点开始到凌晨一点,足足花了六个小时来陪伴丧亲的家属。

这是一个令我很深刻的夜晚。

花香,佛号,信件,白衣,唇膏,亲吻,往生被。

“悲伤“,它渴望参与,结果被关爱融化了。

带着沉重及感动的心情回到宿舍,而我此刻最思念的就是我的父母。带着关爱的心去思念他们。

祝福自己今晚可以入睡。晚安。
以量

Monday, December 9, 2013

探游生命花园圆满落幕,这并不是结束。

Untitled

看到十二组的中学生们的采访作品,我心里带着欣赏感谢。

欣赏感谢这群中学生一点都不轻率地完成任务。甚至有一些对生死的特别角度,也让我有所学习。

欣赏感谢他们的父母及那些等着他们回家的家人愿意让同学们来参加 Sunny Camp。

圆满成功,有赖于全体同仁的尽心付出。谢谢你们。我们有缘再见。

探游生命花园圆满落幕,这并不是结束。

这是生命探索的开始。祝福照片中的每一个您。

以量

Sunday, December 8, 2013

8TV 和许礼安同台

 Untitled

我和许礼安老師接受 8TV 节目的采访。

九点节目。城市周看。

Thursday, December 5, 2013

Sunny Camp 探索生命花园 ~ 点滴记录

Untitled

这是载送遗体的车辆。没想到中学生们也花了十五分钟对这辆车产生好奇,问了好几个载送遗体的问题。

而有同学问我:“我们可不可以跟这辆车拍照?“

“为什么不可以?“

“我怕等下拍了之后会不好运气。“

“不用怕的啦。我陪你一起拍。要衰运一起衰!“

结果,我们一同拍了又拍。拍了好几张和“黑车“的照片。

这个就是生命教育。让青少年对死亡不忌讳,不害怕,用参与的方式来进行讨论,交流及集体再创造。

以量


***

Untitled

这个是协助遗体净身及防腐的空间。扑鼻的化学药品让一名女同学感觉不舒服。

我和她站在门外陪她不走进去。我问她:“你还好吗?“

她苍白的脸点点头:“还好。“

里头的同学们兴高采烈继续带着好奇心发问问题。而外面这位同学依然站在门外不离开,她没有放弃,也没有离队。

我对她的坚持而暗地里为她打气。

今天的体验过程让许多中学生对生死课题打开太多的眼界!

谢谢你们的坚持,不放弃完成这趟探索生命花园之旅。

以量 祝福你们这群青少年。


***




Untitled


殡葬工作人员解释给中学生听要到 60岁之后才能穿寿衣。因为60岁之后上寿。而且60岁或之后生日的时候穿上的衣服才称为寿衣。

寿衣指的并不仅仅是入棺的衣服,也是做大寿的衣服。

同学们问:“那60岁以下穿什么?“

“你喜欢穿什么都可以。你要穿比基尼都可以。没有啦。和你开玩笑啦。“

我们的工作人员还会和同学们开玩笑,让氛围容易交流许多。

而这些同学们也越来越敢发问。

以量


***

Untitled

看到今天中学生参访墓园及殡仪馆的态度,实在忍不住给他们一个大赞。好多同学就像好奇宝宝一样,不断地询问,交流,参与。

我问一名大约看起来十五六岁的男同学:“你为什么会来参加呢?“

“我要参加。没有人可以阻止到我。“

希望他往后的生命对生死继续抱有高度的求知欲!

他很 cool!

图中辅导员解释给中学生听他如何陪伴丧亲者的工作。

以量

***

Untitled


我们安排了十二位担任不同任务的殡葬工作人员给他们做采访,中学生们过于踊跃,看似是在追星采访,让我们工作人员小有紧张却又雀跃中学生们能如此投入。

事后,我问一名工作人员:“你觉得今天怎么样?“

身为母亲的她说:“我很认同这样的活动。我自己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我也希望我的孩子有机会多接触生死知识。让他们多了解,多体验。下次还有的话,我100%支持!“

是的,认识更多,参与更多的生死教育的孩子们,看待人生,追求人生的价值也逐渐不一样。

我胆敢说能接触死亡,认识死亡,了解死亡的孩子怎样坏也不会坏到那里去。

以量


***


Untitled


今天下午最后压轴活动,我们荣幸邀请了马大医学系陈庆华教授为我们娓娓道出无语良师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不要说青少年,连我们大人们在现场的眼睛都是湿湿的。大人及青少年一同流下眼泪。

无语良师的故事之所以很令人动容,主要是因为他们那份大爱的举动让我们每一颗慈悲的心灵在感应着,而跳通着。

陈教授勉励中学生们:“我们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轻易自残,自杀。我们要向无语良师学习,你看他们多爱惜自己的身体。到最后死亡之前,都要把身体照顾得好好,因为死亡后身体还可以捐给医学院做模拟手术的用途。“

坐在第一排的我,不知道后面的青少年如何作想,而我拼命点头,以示同意。

谢谢你,陈教授。还有后面所有的无语良师。

只为了和这群青少年结一个善缘。

你从来不知道撒出去的真善美种子,会在大家内心里产生怎样的影响。

以量

Monday, December 2, 2013

许裕全先生《从大丽花到兰花》



许裕全先生,谢谢你的真心分享。

虽然我们彼此不认识,
不过透过你的新书及访谈,已足够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年初,特地跑去大将书局把你的新书给买下,《从大丽花到兰花》。无法用一口气把这本书阅读。因为里头的情节很熟悉,也很沉重。
http://www.nanyang.com/node/551349?tid=771

这年中,透过阿贤知道你有被采访,
我就很期待聆听你在节目上的分享。

对于我们挚爱的父母,
能够牵手已经不容易,何况最后要放手。
谢谢你的分享,许先生。

谢谢你用生命来和我们说故事。
这故事很动人,这生命很动容。
祝愿你及家人一切大安。
祝愿你父母安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5MzgFTcsEE

以量


***


告别,永远没有最完美的方式。
每个人的一生,好像都背着一个装满生离死别的­包袱。
这个包袱尽管背起来沉重,
但是有一天,如果要你把包袱放下,
那也未必是一件轻松­的事。
我们的父母亲总是以他们的肉身示范教学,
让我们上完人生的最后一堂课——告别。

阿贤 ~ 遇见生命 2。

Sunday, December 1, 2013

余德慧《生死学十四讲》Chapter One: 《生死学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Untitled

今天和从事社工的一位新加坡朋友开始我们的读书会(非正式),阅读余德慧老师的《生死学十四讲》。

今天我们一同分享各自阅读的 Chapter One: 《生死学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我们俩没有照着段落去讨论,延伸。就是你一句,我一句的对谈产生以下的看法。 很爽!

1。从 being (小我的世界)到 BEING (大我的存有),是一种跨越。跨越到一个超越言语可以形容的的存有。那里头,没有人称,也没有对象,没有时空。你走进去过,你明白我在说什么。如果你没有走进去过,我怎么说你也不懂。临终的病人,最能够体会这个部分,因为四大皆空,身心一一开始脱落,角度及层面都不在像我们常人活着的一般思维。

2。从 BEING(大我的存有)必须要回到 being (小我的世界),这也无可避免。 余老师(chapter one, page 21) 说:“生死学并不妨碍你眼前如春花的时光,因为生死学的基本态度之一是:人本来就应该活在“世界”里。”

这是我有共鸣的段落。因为,我常觉得很多 truth seeker 走到一个阶段就放弃眼前拥有,甚至到了有一种厌弃世间的态度。我觉得这不是根本。既然活在这个两极的世界里,就让自己处在这“世界”里。游走人生,dettach and also attach,不断在 being (小我的世界)及 BEING (大我的存有)游走、徘徊、摇摆,这是生命无可避免的状态。

3。说起生命回顾。余老师(chapter one, page 23)说:“人在临终的过程里,在知道自己快要死亡的瞬间,会不自主地进行生命回顾,曾经有过的深刻生命经历都会浮现出来。” 我们为了这段话,谈出了许多可能性的角度。

(a)。不是所有临终的人都会有生命回顾的能力,可能他们的觉察力及洞察力是不足的。

(b)。不是所有临终的人都愿意分享自己的生命回顾给他人知道。因此沉默并不代表当事人没有洞察力。只是他不愿意做出分享。 很有可能他本身已被文化的约束而绑着。(如:在人生里常处于一种对谈论死亡的忌讳、对体验死亡的冷漠等。)

(c)。有些人的生命回顾是可以让生命被赋予意义,是可以被赋予拥有整合的能力,是可以能够达到 “ah ha”的领悟。串连着每一步的生命,变成每一步都不是意外发生的。可是也要允许有些人的生命回顾是处于零零碎碎的状况,不过请尊重他们拥有那真实的感受。他未必有办法找到意义、未必有办法整合生命的一切,可是要允许。


4。对于生命大大小小的经验,我们大部分人(社会)是这样走过的:
(a)。经历那一件事。

(b)。事后,用自己的人生知识或生命历练所累积的常观来诠释看待那一件事。

(c)。接着,用符号或言语把 (a) 及 (b)的层面的经历记载下来。 可以是文字、书写、艺术、绘画、舞蹈、语言、对话等等来表达、来抒发。

(d)。然后又再重新看待产生出来的 (c)层面。Review 或 feedback。再产生新的思维或洞察。


5。BEING (大我的存有)是很难描述的。不过请不要因为很难描述,却放弃描述。要尽量运用符号或言语来试着用趋向完美的方式来表达它。虽然它超越言语以及符号,不过它依然需要言语或符号。

6。余老师所提起的 Ilya 及拟象,我们俩个都不那么明白。多么希望已经往生的余老师今早可以莅临现场,为我们解释这两者的差别。后来因为俩人都无法了解这个部分,因此作罢。我们说,先悬着,搞不好接下来,我们会回到这个部分再讨论。

7。说到 悬着,余老师鼓励探讨生命的过程里头需要把对现象的对错判断先悬着。也就是说当对方说了一些和自己的常观不一的事,需要把此事的对错判断先悬着,继续对话,那么往后思维才可能产生更多的可能性。

8。余老师(chapter one, page 22) 说:“没有人能够完全地活在当下,要完全地活在当下,只发生在一种状态,即人的心智自我全部破碎了,只有当“世界”不存在而人还活着,人才能够活在当下。否则,只要人尚存一丝丝的心智自我,就不会活在当下。为什么?“常人的当下”有两件事情同时发生着,一个是过去的生命经验不断地迎向现在,一个是对未来的思量。"

我喜欢这段话。我们嘴巴口口声声说要活在当下。其实内心里,没有一个人真正能活得到在当下。对过去,我们有思念及遗憾。对未来我们有期待及恐惧。这些的种种让我们的心智自我一直存在着,因此,我们如何能够真正地活在当下?

9。余老师(chapter one, page 16) 说:“心智对常理进行推断时,有几个基本元素运作着,这些基本元素即掌控(mastering)、秩序(ordering)、行道(way to go)、计算(calculating)。"他也说:“所有四个基本元素产生的事情都循着一种可以被期待的方向发生。我们在生活中从事着一种整备的工作,心智在这当中控制了人如何使用时间,亦即如何使用你的生命时光、你的一辈子(spending your lifetime)。”

我们为了这一段话谈了很久。我们谈起医疗系统的医药以及急救的系统,我们谈起婚姻的制度、我们谈起社会很多很多的架构、地位、权利,都是为了这四个元素而创造的。一旦可以掌控人生,看起来就可以继续这样活着了。而且这样也就可以一辈子了。我们的心智(mental ego) 很需要一种说不出来的安全感。

10。余老师 (chapter one, page 25) 说:“佛教里有所谓的四圣谛:苦集灭道”,谛是彻底、根本的意思。四圣谛是指宝贵的四个准则: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生命一切皆苦,苦的来源是心智自我,人必须断掉心智自我的念头而获得道。”他也说:“人的生命中,必然有某种时刻会进入一种新的、更底层、更基础的基础地,不再踩在高处。..... 人终将掉落到底限,最后会决断性地进入一种谛念的状态。”

这段话让我想起过去很多临终病人的状态常到达一种全然放下、顿悟、看破的状态。这是一种谛念的状态。是生存最低的状态,也是灵性最高的状态。


***


生死学十四讲的第一讲。我稍微整理了十点。
其实我们谈了五个小时。
还有许多许多,可是没有办法整理这么多。

期待生死学十四讲的第二讲。
又可以继续看似天马行空的学习了。

余老师 (chapter one, page 11):“生死学提供一种更宽广存在的基础,明白原来现在的活着是一种疑问:也引导我们了解另外一种活着的方式,让“我的死亡”变成一种“存在”。”

感恩这位特别有想法的老师。

以量
01/12/2013

Saturday, November 30, 2013

KTP hospital 两面 ~ 善终

Untitled


今天下午五点在新加坡 KTP hospital 给完分享及演说之后,一个老人家和我道谢说:“我今年 71岁,路过坐下来听你的演讲,谢谢你。我知道该怎么做我自己的善终了。谢谢你。“

老公公那双苍老的手掌紧紧地把我的双手包裹着,让我特别心暖。

希望善终这福气能够继续带进每个人的家里。

短短的分享却能带来大大的感动。值得。谢谢那些前往支持此演说的您们。

感恩。

***

我不断撒下那叫善终的种子,和有缘人的生命遇见。

看着那一颗又一颗的种子在发芽,我内心的喜悦是笔墨而难以形容的。

期待看到撒下的种子变成一棵又一棵大树,再继续生命感动生命,生命影响生命。

期待。

以量

黄德

绿色苦行一家人bentong-photokaki1


照片摘自于http://www.thewalllemur.com/wp-content/uploads/2012/11/%E7%BB%BF%E8%89%B2%E8%8B%A6%E8%A1%8C%E4%B8%80%E5%AE%B6%E4%BA%BAbentong-photokaki1.jpg


如果黄德先生有一天他成功了,我相信他的名字及伟绩值得被流芳百世。

如果黄德先生有一天他危险了,我深信千千万万个黄德会在他背后支撑着他。

如果黄德先生有一天他变质了,我会记住他在这段日子为我们坚持了这么久。

He had gone all the way to fight。
我不仅不会怪他,我还会谢谢他曾经为我们做这么多。
因为这不是他被指定的任务。他不需要为我们做这么多。

我对他一路的坚持很感动;
就像一个选手刚跑了一场 41 公里的马拉松之后,
前方还有一场 410 公里的马拉松等着你去完成。
这不是我们这些坐在电脑前看着每天的updates 如此容易。

黄德,他是我们的父亲,也是我们的儿子,更是我们马来西亚的男人。

谢谢你,黄德先生。 I see you。

以量




**


Friday, November 29, 2013

一步一脚印



昨晚我们一群佛教徒义工们聚在一起在新加坡甘露关怀协会谈论个案案例。
http://www.nectarcare.sg/

四年前,我和慧光法师(新加坡)各自发愿,然后善良的缘分把我们连结起来,有了共同的朋友牵线之下,四年前开始在新加坡做了一连串的事。有着所有义工们共同的努力,甘露关怀协会培训了一群又一群的义工,让大家更了解安宁服务,再鼓励大家从事安宁服务的陪伴工作。

昨晚的团队分享及个案讨论,让我很感恩我们拥有一群不只有素质,而且还很有心、又懂得界限的义工们共同走在这个路上。 这也为何我如此喜欢和甘露关怀协会的义工们互动。我们未必是精英,我们未必是专业,不过一步一脚印, 我见证到大家的成长。能够拥有这群义工一同共事,是我的荣幸,我相信也是法师的荣耀。

昨晚的讨论,答应大家给一些资料。 所以也顺便写在这里和其他的大家分享。

1。 youtube - Tuesday with Morrie (Movie) 最后 14 堂星期二的课。是一本书、也是一部电影,也是一部戏剧(台湾果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okT7LDkuEg

2。我有失智症!?~簡易檢測表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3.php?catid=2&subid=2&cid=5130

3。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
http://www.tada2002.org.tw/tada_other_online.aspx

4。了解什麼是阿滋海默症?
http://www.alz.org/asian/about/what_is_alzheimers.asp?nL=ZH&dL=ZH


以量
29/11/2013

Tuesday, November 26, 2013

Picasso Museum (Barcelona, 2011)

我知道这张照片我拍得不是很好。
架构不对。黑影不对。光线也不对。

可是,这张照片是我一整天在 Picasso Museum (Barcelona, 2011) 参访之后,拍摄的其中一张照片。auto balance 放不对,明明是傍晚的照片,拍出来的是蓝色。恰好和流浪街头的男人的牛仔裤相称。

两年前欧洲旅游大部分艳丽的照片没有办法让我留下深刻的感觉,反而是这张照片,我越看越有味道。

当天在 Museum 里头看到 Picasso 的 Blue Period, 感受到这城市当时候有一个仅有20岁年轻人就拥有忧郁而感到难过。他其实那时候不知道那忧郁到最后变成他人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生命养份。

这忧郁背后就是为了对抗当时的教育制度、文化制约,一直到了乐龄生命阶段时候,他才能如此天马行空的绘画。我,在这参访的整个早上里,面对他一生中大部分的作品,目瞪口呆,叹为观止!

1901 ~ 1904 是 Picasso 最迷茫忧郁的年轻岁月,为了让内心的忧郁排除,当时候的他放弃运用一贯丰富的颜色,而只用蓝色。画什么都是蓝色系列。而拜访之后,我充其量也算是无意中拍摄了一张对 Picasso 来个东施效颦的照片。

还想分享的是:
拍摄这一门玩意,除非你要玩到赚大钱,
它没有什么技巧不技巧,你只需要按下快门,
觉得美,就是美。
因为到最后摄影只是为了取悦自己而已。

过程永远比成果更为重要。

以量
今天下午来说说 Picasso 的蓝。


延伸阅读:
http://zh.wikipedia.org/wiki/畢卡索的藍色時期

http://www.caneis.com.tw/link/info-painter/Spain/1.htm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gD4wvF9Qxo

http://yiliang-room.blogspot.sg/2011/06/barcelona-spain.html

Tuesday, November 19, 2013

钟灼辉香港讲师

Untitled


1。看人生,不仅要换角度,最重要的是也要换个高度来看。(他分享自己灵魂出竅时候,站在很高的角度看坠机而受伤的自己)

2。用小孩的眼睛单纯地看世界,同时用老人的步伐缓慢地走世界。

3。连业报都带不走。因为根本就没有业报这回事。只是每一趟人生的功课,要学完了,就可以走了。

4。轮回不需要等到下一世。下一段感情,下一份事业,下一个任务就已经开始轮回上一次还学不会的问题。而且一直轮回着。

5。生命最珍贵的不是金钱,而是活着时拥有的时光。

6。每一封遗书里,都不是后悔所做错的事,而是后悔没有做过的事。未完成的遗憾比做错来得更大。

7。疗养,最需要的是疗养自己的心灵。要懂得如何与病共存,与病共习。心灵疾病比身体疾病来得更可怕。

8。死亡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但不鼓励自杀,因为功课还未学完,会再轮回重新面对当初面临的困境。

钟灼辉香港讲师

Friday, October 18, 2013

学生回馈:巴生中华国中给演说《关爱自己的生命》

巴生中华国民型中学 ~ 学生回馈

今年 6 月 12 日,去了巴生中华国中给演说《关爱自己的生命》。这是我第二次去这间国中给演说。印象中,第一次去是两年前的事情,我说了《已亮的天空》。

得到一些学生们的允许,负责老师林素琴寄了学生们事后撰写的周记和我分享。

我读了,很感动。

我特地选了这篇由 Ng Kok Heng (中四学生)撰写的文章和大家分享,其他的文章我会贴在部落格。

这位同学从中二到中四的成长,特别让我印象深刻。我读了,很感动。 是的,每个人都值得拥有爱与希望。请相信自己值得拥有。哪怕痛苦会随之而来,也不要放弃去关爱自己、关心别人。

谢谢这些同学们的出现,让我觉得我的人生有了不同的意义。

祝福你们、祝福我自己。

以量
2013 年 10 月 18 日。


巴生中国国中学生回馈表


巴生中华国民型中学 ~ 学生回馈


巴生中华国民型中学 ~ 学生回馈

巴生中华国民型中学 ~ 学生回馈

巴生中华国民型中学 ~ 学生回馈

巴生中华国民型中学 ~ 学生回馈

巴生中华国民型中学 ~ 学生回馈

Thursday, September 12, 2013

[转载文章]大马无语良师计划



電視台:馬新社(Bernama TV)Astro 502 / Hypp TV 410
節目    :時事觀見Helo Mandarin
受訪者:陳慶華教授
日期    :22/9/13 (日)
時間    :晚間10.30pm

重播    :24/9/13 (二) 及 26/9/13 (四) 上午10.30am


無語良師計劃最新的新聞短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GBmE4hc3vw

或瀏覽:

http://www.silentmentor.org/

 
M.I.L.E.S Training Centre
Department of Surgery, Faculty of Medicine
University Malaya Medical Centre
University Malaya, Kuala Lumpur
Tel : 603-7949 2677 / 6019-282 6608
Email: register@silentmentor.org
Website: http://www.silentmentor.org/



***

常有人問我:“你有沒有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
我總是這樣回答:“我一輩子用嘴講解剖,但最後一次,我要用我的身體來教解剖”  

                                              慈濟大學副校長兼研發長 及 模擬醫學中心主任   曾國藩教授                                                                                                                                                        
                      

“身為大馬人的我,尋尋覓覓大體捐贈計劃十多年了。直到在英國,一個不經意,
閱讀到一個大馬網絡報章裡提及的無語良師計劃,期盼了許久,等待了那麼多年;
走進MILES的那一刻,我知道,這個簽署大體捐贈的心願,終於能圓滿了......”         
                                                                    
                                                                                      無語良師簽署者  Ms Koh Soo Choon                                                                                                                 
                                                                                                                            
                                                                                                                                                                                          

1995年起,慈濟醫學教育以感恩和光明的態度,將大體捐贈公佈於世。2012年,這份大愛的暖流,流進大馬的國度裡。


馬大陳慶華教授秉持著;為醫學、為教育、為大愛的心念,終究希望將無語良師計劃引進大馬,為醫學院的莘莘學子,及醫療界的大醫王們,得以接觸這份大舍大愛的一份禮物,將這份祝福和愛的漣漪,延伸至救人救心的行醫路上。http://news.sinchew.com.my/node/245745


醫療的專業、人文教育的考量,這兩者的相結合與傳承,以及師生與無語良師和家屬感人的故事與情懷,短短的兩年間,一幕幕真摯及溫馨的上演。大馬至今已完成了4次的無語良師工作坊,受惠的醫師與學生們也日漸增加,老師將身體的無私奉獻,這份慈悲為懷和愛的心意,永駐於大家的心裡….


 “老師,很榮幸能陪您走過人生的最後一程。對您那麼深的感激我們無法親自道訴。只有在此我們許下承諾,一定不會辜負您對我們的期望。我們會努力,決不放棄,成為一位好醫生。醫學生涯裡,雖然充滿了生病和離去的痛苦,但卻有很多很多人生故事的感動。老師的大愛,讓我相信人間還有愛,值得我們去期待”               
                                                                                                                                                               馬大醫學院第三年生  陈初雨
                                                                
                                                                                                                         
                                                                                                                                                                            
兩年間,有幸於大馬無語良師計劃獲得各界人士的支持與關愛。無論是無語良師簽署者及家屬、報社、電視台、各媒體界的人士、有心或有興趣此計劃的會眾、國內國外的參訪者、贊助者、志工、各大學院、醫學院的師生們、院方醫護人員、台灣無語良師推動人曾國藩教授以及計劃本身的耕耘者,大家一路以來給予的無限厚愛與護持;因為您們,無語良師的計劃,才能相續譜出愛的足跡、和開拓出醫療界另一片曠闊的天!

***

Wednesday, September 11, 2013

关爱自己的生命 ~ 青少年演讲

1176405_637433179622741_172276067_n

今天下午在新加坡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给演讲。

关爱青少年的生命。

03/09/2013

Tuesday, September 10, 2013

悼念 Dr. William Glasser.

slide-1-1024

悼念 Dr. William Glasser.

William Glasser
Psychiatrist

William Glasser was an American psychiatrist. Glasser was the developer of reality therapy and choice theory.

Born: May 11, 1925, Cleveland, Ohio, United States

Died: August 23, 2013,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


Dr. William Glasser 去世了。
我从自己的日记找一找当初上 Dr. W.G. 课的想法。
2005年的其中一小段文字。
和大家分享。

到现在偶尔还是会运用到他某些辅导上的概念,比如:
人的思考是车辆的前轮,
人的感受是车辆的后轮。
只要搞好思考,感受会跟着好。

也是他最敢说:叫我们把 DSM 丢掉。
不要把人类的心灵困扰标签。
这是我最认同的。

一路走好,Dr. W.G。
你的生命,精彩!
值得!


以量
09/09/2013


***



年迈的William Glasser博士是其中一名我仰慕的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大師。

我2004年在新加坡參加他的課程,他說:「在我年輕時,我遇過一次非常挫敗的輔導經驗。我的一 位女個案決定離開控制欲很強的丈夫,可是丈夫卻 以自殺來威脅她。丈夫提出的要求是:她只需每一 年在家裡住上兩個月,就行了。」

Glasser博士覺得這個條件不算太壞,想試著 說服女個案答應丈夫的要求,可是,女個案一意孤 行,遠走高飛。

Glasser博士因為太擔心這位先生的狀況;連忙 給他一通電話,希望他不要自尋短見。這位先生冷 冷地丟了一句話:「我的生命是我自己的,你管不著。」

第二天,他還是再打電話給這位先生;可是, 許久也沒有人接電話。

Glasser博士心裡惶急了。

他獨自開車,從輔導中心奔駛二十多公里到他 的住所。他站在大門;不停敲門、按門鈴、喊他的 名字。還是沒有人回應。

他更慌張了。他聯絡警察,當警察破門而入 時,Glasser博士親眼目睹這位先生已經上吊身亡 了。

這對當時剛剛成為輔導員的他,打擊很大。

他把故事說完了之后,我非常欽佩他所說的 補充:「沒有一個人需要為另一個人的生命負責。 我們的生命,我們選擇。每一個人都可以做自己 生命的主人。這是我一路上,堅持走過來的成長心 得。」

冯以量
2005年6月10日 星期五

Monday, September 9, 2013

悼念李国修导演




[文章转载

一位極有生命力的表演家
李國修對死亡的態度:我像在郵輪上正待

「我像在豪華郵輪上,正待航」,面對生命盡頭,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不僅步伐從容,心情也十分豁達。

3年前發現罹患大腸癌後,李國修一路勇敢面對疾病,在舞台上盡情揮灑,帶給觀眾歡笑與淚水;6月間再度進入醫院,自知餘日無多,把握與家人相處時光。

李國修的兒子李思源今天表示,家人的陪伴,是李國修最大的精神支柱,再加上堅定的信仰,即使面對生命盡頭,李國修心情非常安定,談論生死之事,毫無恐懼。

「如果菩薩要接我走的時機到了,我不要急救,就讓我走,我已經準備好了」,李思源,當李國修在病床前交代後事時,不僅神色泰若,還自我解嘲「雖然待在病房裡,但是看著對面中國醫藥大學的教室樓,我像在一艘豪華郵輪上,正待航」。

面對生命的盡頭,李國修不僅步伐從容,心情也十分豁達,李思源,李國修交代兩位徒弟,不要辦場面悲戚的追思會,「希望大家是開開心心來和一位老朋友告別」。

李國修生前指定藝人曾國城擔任告別式主持人,「我只有一個要求,把大家逗笑就對了」。他也不忌諱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出席告別式,「來參加的朋友們,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就穿什麼,請當作來看一齣戲」。


Sunday, September 8, 2013

婉如一道彩虹 ~ 新书推荐

final-1

书名:婉如一道彩虹
作者:黄婉秋

新书推荐
题:有苦的地方必有爱
文:冯以量


在婉秋的文字里,我读到一份爱,同时也读到一份坚持。字句之间,她给出去的关爱,让那些拥有不同人生际遇的老百姓多了份温暖。足迹之间,婉秋无惧行善,坚持前进。 这些淡淡的爱及浓浓的坚持,叫人感动。


在黑暗里,她献上光亮。
在恐惧里,她付出关爱。
在地狱里,她安抚恐慌。


婉秋清楚知道自己其实也只不过是一根小蜡烛,它展现出来的光亮,可说是微不足道。要用她这份爱去改变世界,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不过,就是一份浓浓的坚持,她愿意把这份淡淡的爱,传到你的手中。


因为她相信人与人之间互相给予与施予的过程,能达到互相尊重与治愈的效果。她也相信爱是一个简单付出的动作,不怀疑、不造作。她把这些从不同国度里遇到不同的生命所学习得来的珍贵体验,捧到你的手上送给你,希望你能接受这份她打从心底送给你的爱,也希望你阅读后愿意点燃自己的小蜡烛和她一同展现人间温暖的爱。


在婉秋的文字里,我同时也读到一份苦。那是一份只有她和天主之间最明了的苦。 对生命的困惑、对信仰的质疑、对亲情的担忧、对爱情的裂痕;这都是她人生需要面对的苦。


或许就是这份内心说不出来的苦,促使她更愿意、也更能够人性地、温柔地看待老百姓的苦:南非贫民窟患上爱滋病的黑人社群、印度加尔各达满街无法摆脱无壳蜗牛命运的贱民、Mother House收留的弱势群体、台湾玉里镇的精神病患与身心障碍者及马来西亚残障人士社群等。


就像天主温柔地指引她,而叮咛她转化她的苦这般,她走过这些族群里,留下一缕缕温暖的关爱,帮助拔除痛苦之际,仿佛她的苦也同时被升华了。 那确实是一段又一段让爱流动的生命过程。


当一个人要经历个人生命层面这么多生命课题的苦难,她其实可以选择不闻不问、不理不睬,而继续活在她个人的象牙塔里,自怜、自舔伤、甚至自责。可是,婉秋并没有如此。她伸出援手协助受苦的人,甚至如今她走到你的眼前希望你看到自身的苦难也可以如此被温柔呵护、被关爱升华。 她希望你能了解她的这份心意:真诚地对待他人的苦,能够治愈自己的苦。


对于外表看起来文弱,内在则坚韧的婉秋,她的著作或许不是一本振聋发聩的巨作,可那是她用她的生命、脚步、汗水及眼泪书写的一本抛砖引玉之作。单单这样的诚意,值得我花时间为她推荐这本书。


祝福婉秋、祝福大家、也祝福自己。
婉秋,你加油。




冯以量
安宁关怀工作者
2013 年 5 月 25 日

**

欲购买,请参阅以下网址:
http://gardenofblessings.wordpress.com/2013/06/11



Saturday, September 7, 2013

《善终》 文 / 冯以量硕士

-->
Untitled


这是我为了2013年新加坡甘露协会的安宁疗护研讨会所修改的文章,分成几个 Part。

有关善终的文章,现在和你们分享。(Part 1/4)
大部分的文字并没有刊登在《善终》书内。

 


《善终》
 

文/冯以量硕士
 
 
v    48岁离婚男病人:“这个世界真的有净土吗你告诉我谁曾去过如果有谁能告诉我他去过我就相信。


  
v    口中常念诵佛号的80岁老太太:“真的有极乐世界吗?”



v 被男人抛弃,受尽痛苦的60岁单身女病人:“我不希望有什么天堂,或者什么净土。我只希望我能像一个泡沫消失掉。我不要再有我了。”



v 一个拥有2岁小儿子的女病人:“我离开后,我的孩子将会永远都没有妈妈了。”



v 59岁的独居老病人:“你快点用一支针把我给弄死!”



v 婚姻破碎的59岁男病人:“我已经没有进食20天了,为什么还不能死?!”



v 曾是商人的52岁男病人:“我会给菩萨再多一次机会。如果他没有听到我的祈求,我永远都不再相信他。我会去相信上帝。”

以上这些对白,是我在慈怀病院里曾听到临终病人所说出的心声。真实的心声,往往都无法从书本里头听到;痛苦的呐喊,往往只因人们忌讳谈论死亡而被否决。那种想死,却又想活的心情,并不容易让旁人理解。

我常在慈怀病院里见到临终病人面临身心疼痛、虚弱、厌食、失眠、吐血、呼吸困难的症状。也曾看到病人的家属因为宗教不一,而在病人面前吵起来。又或者家属在病人临终前不出现,直到病人去世之后才嚎啕大哭。

如果你是佛教徒,正好也是助人者,你可以如何帮助这些病人?你又如何运用你自身的佛教修养以及心理治疗经验来帮助这些末期临终病人?这就是我写这篇报告的目的,好让你了解我是如何思维以及运用相关的基本概念。

下笔当儿,心中不断提醒自己这仅仅是为了抛砖引玉的功效,希望借此能够引来更多的有心人士乐意在此领域奉献更多。希望我的分享会碰撞你对安宁疗护的再次思考。




1.0   安宁疗护的基本知识

根据现代的定义,安宁疗护是一种组织化的医护方案,注重以团队的方式照顾病人的身心灵,为临终病人以及其家属提供缓解性以及支持性的照顾。

1.1       安宁疗护的理念包含
v 帮助临终病人有效地控制疼痛以及病症。
v 以整个家庭照顾为单位。重视临终病人与其家属身、心、灵的需求。
v 尊重生命尊严,尊重濒死临终病人的权利。
v 重视生命品质,使临终病人安宁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v 关怀计划是由整个团队(包括医生、护士、社工、临终病人以及其家属)共同决定。

1.2       安宁疗护工作人员抱有的态度须有
v 全人照顾:身心灵完整医治照顾。
v 全家照顾:除了临终病人,也需要关心其家属的身心灵需求。
v 全程照顾:陪伴临终者到终老,也帮助其家属度过之后的整个哀伤期。
v 全队照顾:结合医疗、护理、社工、义工等人员共同照顾临终病人以及其家属。

1.3       安宁疗护、安乐死与一般医院照顾末期临终病人的区别

安宁疗护:
强调生命尊严以及品质、
兼顾生命的质与量、
强调家属与临终病人的亲情与照顾、
注重团队照顾,对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全人服务,团队人员经过特别训练、
缓和治疗以及支持治疗、
渐被接受,也应被接受。

安乐死:
强调要尽早离世、
希望停止临终病人的生命、
只强调临终病人或者家属的个别感受、
不注重医疗团队照顾、
致死针、药物给与或者拔除维生设备、
法律、宗教、社会、伦理等观念仍难接受。

一般医院末期照顾:
强调疾病的尽力医治、
希望延长临终病人的生命、
强调医疗的重要、
注重医护对疾病的照顾、
维持治疗性治疗、
大部分人民依然停留在抢救生命的观念。



-->





2.0   安宁疗护助人者须有的心态以及信念

J. Krishnamurti曾说过 :“生死的路,你必须一个人走。生死的路不能从知识、经验、记忆走捷径。”每个病人经历的死亡过程都是独特的;就像我们经历自身的生命过程一样:是那么的普同,却又那么的独特。

在雅西西慈怀病院里,每一间病房就有一名不超过六个月寿命的临终病人躺在床上。一个病人就有一个故事、还有其家庭脉络。因此,每一天在慈怀病院里都在上演不同的生死存亡的故事。

作为社工的我,每一天都需要融入每一个病人的故事。帮助他们解决经济问题、情绪困扰、心灵烦扰、家庭纠纷、死亡恐惧等等一切的问题。

现代安宁疗护发起人,Dame  Cicely Saunders曾说过:“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必须要有的五大目标。那既是协助临终病人:
  1. 消除内心的冲突
  2. 复合人际的怨怼
  3. 实现未了的心愿
  4. 完成未竟的事务以及
  5. 和亲朋好友的道别。”

这六年,我已陪伴八百多名末期临终病人走到死神面前,然后目睹一部分的他们离开人间。我发现没有任何词语可以概括每个临终病人的死亡状况。虽然在病人身上我看到许多普同的难题,不过临终病人的独特性是我非常关注的一个环节。

我总觉得每一个人就像一本书。对于临终病人来说,我正好在他们最后一个章节时出现。有一部分的他们很毫无保留地让我翻开过去的那些章节一一细读。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我看到过去造就现在,现在创造未来。大部分的临终病人看到自己的生命就像零零碎碎的页数,杂乱无章。只有少数的人看到生命是展现一切人、时、空的整体。

我非常同意发展心理学学家Erik H. Erickson所说的:“人生最后的旅程所要学习的是:整合。”协助临终病人在还未死亡之前整合其生命是我们作为助人者极为重要角色之一。当病人的生命开始渐渐地不再是一堆碎片的记忆,而是一种整体的记载,它自然产生内在的和谐感以及包容感。那种抱有内在的和谐以及包容,即使死神放肆逆来,心灵亦会顺受。

作为一名助人者,常要保持对病人和其家人的身心灵需求有高度的敏感度是不容易的;常要对生死保持一定透彻的体悟能力更不容易。尤其是助人者动了真心,建了真情,更不容易抽身而观察整个实际状况。

可是,这是否就代表助人者就不可以动真心,建真情吗?

许多人好多次曾问我:“你从事安宁疗护工作,真的不会影响你的心情吗?每天接触死亡,生命不会太过于灰色吗?”

我的答案是:“对于一些病人的去世难免会影响我的心情。如果不影响我的心情,那就代表我并没有用我的心去陪伴病人。有些时候,我宁可被影响心情,也不愿用任何辅导学派的理论或者任何宗教的教义来概念化临终病人的状况。因为,至少我知道我先用心,再用脑。”

因此,作为安宁疗护助人者,我个人认为除了要有严谨的头脑来思维,更加需要以单纯的心来应对


3.0   死亡和善终

3.1     何谓死亡?

如果你参悟生死真义的中西智者与宗教家的教义,你会发现古今中外对死亡的看法都很积极。大家相信人去世后,灵魂不会消失,而善人必得永生。佛教把死亡看成「往生/涅槃」,基督徒说「永生」,道教说「成仙」,大家都否定「死亡乃死」的说法。哲学方面,虽然孔子忌谈死亡,称「未知生焉知死」,但儒家崇天,对天的观念保证了儒家之信:善人可与天道共久的观念。道家崇道,道不亡,故合道者亦可不亡。(陆达城2007

让我们看一看释迦牟尼佛对弟子的最后开示。他说:“我的弟子们,我的大限已近,我们即将分离,但是请不要悲伤。生命是不断改变的,没有人可以逃脱身体的败坏。现在,我将示现死亡,我的身体就会像毁坏的货车一样分散。悲伤是没有意义的,但要体悟没有什么事永恒不变的,并从中学习人生中缘起自性空的道理,希望把无常的事物变成恒常的事物,是不值得追求的欲望。”

佛陀临终之前的这一番话里头说明了这世间存在的特性既是:无我、无常、以及无可避免的苦难(肉体败坏)

在佛学里,我自己特别钟爱一行禅师的文字。他那优美的文字总是可以轻易地安抚我对死亡所带来的悲伤以及恐惧的心情。一行禅师苦口婆心叮咛我们说:“请不要等到临终时才去阅读和修持。请在当下开始深观。在深观之下,你看不见云的生日和死期。真相只不过是云化成了雨或雪。死亡这件事并不存在,因为事物永远在延续着。云承继了大海、河川以及太阳的高温,而雨又承继了云。

他也说:“诸佛皆在我们体内:我们也在诸佛体内。我们都能解脱。我们都能成佛。涅槃,就是去除所有的观念和概念,让实相充分显露



3.2     何谓善终(Good Death)

美国医学研究临终委员会(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Committee on Care at End Of Life)定义善终为一个病人可避免不必要之压力与痛苦而获得释放自由

廿世纪的六十年代在英国兴起的安宁疗护(Hospice Care) 使末期病人有一个更舒适的环境妥备善终。从事疗护工作的人不必限于医务人员,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担任此职务,因为我们都会有机会陪伴亲友临终。如果我们通过死亡学的教育,真能参悟死亡的真义,我们会不怕面对自己或他人的死亡。这样我们才能协助他人无惧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陆达城2007

在我们这个物质从不欠缺,心灵充满诱惑的年代,我常不禁思考几个问题:“什么才算是善终(Good Death)?到底我要怎样协助我的临终病人拥有善终?我自己往后的善终又将会是什么画面?”

是否要常念诵佛号?是否要常静坐深观?是否要皈依三宝?是否要修持固定法门?是否要多积功德?是否要把人生的事务完善安排?是否要和家人说再见?是否要和亲友仇人和解?是否要完成未了心愿?

是否完成所有以上所述,就一定能够拥有善终?

在我的实务经验上,我看不到这两者之间有任何直接的关联。有宗教信仰的临终病人在慈怀病院里恐慌、焦虑而死去的并不少;无宗教信仰的临终病人到最后含笑而终的也很多。

因此,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善终?或者说,我该如何定义自己的善终?

从一些病人安详去世的过程当中,我观察到是内在心灵的状况决定了这些善终。不是华丽的仪式、不是繁琐的祈文、不是固定的修持、也不是家人的祷告;而是单纯接纳死亡的心灵状况,让病人豁达地接受死亡。因此我本身很重视在面对死亡时,我的病人当下内在的心灵状况是否宁静。


3.3     如何协助病人看待死亡以及善终?

在美国从事安宁疗护超过20年的Christine Longaker制订了四个功课以帮助我们为死亡做准备,同时也使我们剩余的生命更充实以及有意义。这四个功课包括:
  1. 了解并转换痛苦、
  2. 重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学习放下、
  3. 在灵性上为死亡作准备以及
  4. 寻找生命的意义。

台大医院缓和医疗病房的护理长王浴表示,安宁疗护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提高临终病人的生活品质,让他们在像家一样的环境中,度过人生最后一段的旅程。他也指出提供心灵关怀的辅导员的功能在于:
  1. 帮助病人统整死亡的观念、探讨生死的关键。
  2. 帮助病人澄清死亡的感受,从对死亡的觉察中赋予生命的意义。
  3. 鼓励病人对死亡加以冥想,并预作准备。

关于面对死亡的心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步伐,也有不同的速度。我认为助人者需要了解自己对死亡以及善终的信念,也需要敏感的去认知每个临终病人对自身死亡以及善终的信念。不同的信念会影响我们带领临终病人的去向

实务经验里,我发现不见得所有病人都害怕死亡。也不一定所有病人都想要解决人生仍然未解决的课题。也未必在死亡之前非要宁静不可。这让我想起一个常拿死亡开玩笑的女病人用广东话对我说:“你同我既死亡,其实就好似大家同台吃饭;各自修行、各收其果。”

这一句话足以再次告诉我们:灵性修养和宗教修持是两回事。信奉同一宗教的信徒,接受同样的宗教礼仪以及修行,不见得彼此的灵性层面的收获是一样的。而通常我发现灵性这一个部分牵涉很多内在的修行:自己和内在的关系、和家庭的关系、和社区的关系、和宇宙的关系、和佛性的关系。这些灵性层面的修行都会产生自身对生死意义的了解、以及自己对生命存在的体悟。因此,死亡以及善终的课题都变成了很个人、很主观的课题。而且每个病人拥有的价值观以及经验都不一样

此外,我发现除非临终病人允许我指引他,否则我只能单纯地陪伴他、尊重他的决定。而那些准备好的病人,我时而提供方向,时而和他一同选择、一同整理。我想起我曾与女病人说过的一句话:“你跌倒的时候,我扶你起来。你站起来的时候,我们一起走。”这让她很感动;也让我自己很感动。

其实,我注重的是和他们一同走过的过程。生死是一连串拿起来、放下去、再拿起来、再放下去的过程。拿起什么、放下什么,固然重要。不过,拿起来、放下去的那个《过程》,对我和我的病人而言,更为重要、更具有意义。






4.0    我对心理治疗/辅导的看法

4.1    过程取向(Process Orientation)Vs目的取向(Task Orientation)

台湾从事艺术的演员,吴兴国先生曾说:“学的时候一大面,做的时候一条线。”《面》牵涉的是二元层次,《线》是一元层次的事。换句话说,学习辅导的时候需要大量吸收,做辅导的时候则要准确、精细。因此我觉得心理辅导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更是一种富于创造的助人艺术。

在学辅导的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注入大量的知识。有关临终关怀的知识,我认为助人者需要深透了解危机处理(Crisis Intervention)、失落与悲伤辅导(Grief and Bereavement Counselling)、家族治疗(Family Therapy)、存在主义(Existential Approach)、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以及一切和生死、失落相关的辅导知识。

在做辅导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辅导过程是由助人者以及病人针对某些课题(内容)而彼此产生对话的互动。而互动的方向取决于彼此的个人价值观、经验、诠释、信仰、能力等等。因此,我觉得越有经验的辅导员越应该用一条线的方式去解决事情,否则他一定会杂乱无章。一条线不是随便处理,而是经过消化后,用最简易的方法来处理其辅导过程。

尽管是同样的助人者和病人的互动,每一次的辅导过程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个过程会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产生不同的效应。如果你看懂了那《每一条线》的重要性以及独特性,你就会允许每一次的辅导过程都有它自己独特的韵律、有它自己独特的节奏、有它自己独特的生命机体。我认为这就是《辅导》最迷人之处。



counselling




一个很棒的辅导员,不是因为他懂很多辅导内容;而是因为他了解如何用《知识》产生《过程》,再用《过程》去酝酿《改变》。简单而言,辅导《过程》意味着:“当我们在一起对话的时候,我们彼此的内在到底碰撞了什么?”

过程取向意思是一个辅导员注重的是《过程》多于《内容》。辅导员注重如何铺排、如何与对方连结。他重视人与人的关系。他关心《人》多于《内容》。

目的取向意思是一个辅导员注重的是《目的》多于《过程》。辅导员注重如何把自己懂得的答案传授给对方。他重视《内容》多于《人》。一个永远只谈内容而忽略病人的需要的辅导员/助人者,他的辅导过程是不顺畅的、不人性的。

因此,不要把生和死的所有议题切成碎片来看待。也不能够把过程切成碎
片。更不可以把病人当成是一个指定的课题来看待。因为病人本身是一个整体。生命是一个整体。



4.2    受害者心态Vs自我负责

在死亡巨轮面前,长期24小时躺在病床上的临终病人在生理层面上能够掌控的事情的确少之又少。因此,临终病人的心情难免会忧郁、孤立自己、脾气暴躁、埋怨等等。那些无法接受实相的病人,难免会掉入一种受害者的心态。佛教徒病人更认为是那是业报显现、不得不去用尽任何方法去消业障。因此作为一个助人者,我们必须要协助病人认清他内心的状态。陪伴他,让他选择,让他表达自己心灵层次的需要,进而去完成它。并且不时提醒病人要《自我负责》。而不是要病人选择我要他走的道路。倘若如此,他会少了学习自我负责的机会以及经验。

走着,走着,这段《助人过程》会让目标逐步明朗起来、会让病人与我的关系愈见表里一致、也会让病人更能坦然面对生死。

就像我很钦佩的家族治疗大师,Virginia Satir常强调的四大治疗目标:
1.    提增个案的自我价值(自尊):自我价值是个人对自己价值的判断、信念或感受。
2.    帮助个案为自己做出选择:鼓励个案至少考虑三个选择,并协助赋予个人能力、为自己作出选择。
3.    帮助个案负责任:将感受纳入负责任的一部分。感受是属于我们的。我们驾驭我们的感受,并且透过我们的感受经历喜悦。
4.    帮助个案表里一致:表里一致并不只是表达个人的感受。表里一致也包括如何帮助个案接触自己的感受、接触自己的思维、连接自己的生命存在。而且能够接纳其状况。

我发现这一路走过来,真正能够帮忙他们改变的,都不是我头脑里头的知识;或者我口中任何的学派理论。而是我在用我的生命陪着他们的生命,共同走一小段路。



4.3 帮助别人Vs成长自己

我陪着他们走的《过程》,间接的也直接的:帮助了他们、也成长了我自己。

喇嘛梭巴仁波切曾说:“帮助以及照顾临终病人与临终者是为自己的死亡所做的最好的准备。”我非常同意这说法。人与人之间,如果持续互动,难免会彼此影响。在生死面前,我们和病人是平等的。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逃脱死亡的来临。除了我们可以影响病人,病人也可以影响我们。在协助病人面临林林种种的生死课题当儿,我觉得往往收获的除了对方,就是我们自己。因此,辅导是一个双向成长的过程。

曾经有一个辅导员对我說:“你在带领我们辅导训练的时候,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当我在做辅导员角色扮演时,我对面坐着一个扮演的个案;我注视着对方。然后,我听到你说:“帮助别人将会成长自己。成长自己将会提升帮助别人的能力。辅导是一连串让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就在那一刻,在我的脑海中,闪过许多在辅导室中坐在我面前的无数个案,一个接一个的画面,让我从心中深处升起一股感动,真的很感谢来到我面前的每一个个案,让我有机会从他们身上学习,让我有更多的成长。”


4.4    专业我(Professional Self)Vs个人我(Personal Self)

我把助人者的内心分成两面:一个是《专业我》,另一个则是《个人我》。

很多助人者很注重《专业我》。《专业我》可以透过上课、督导、学习、阅读、还有任何管道取得的知识来增强自己的《专业我》。因此,很多人都先学会戴着这个专业我的脸孔来做辅导。而《专业我》运用的内在资源往往是来自于头脑的知识。

我个人认为《专业我》固然重要。如果没有这个《专业我》,那么辅导过程很容易掉入于一种普通式的互动对话。可是,我认为我们不可以忽略滋养《个人我》的部分。如果要更有效地帮助病人,我们更加需要管理好我们的《个人我》。

《个人我》来自我们生命一切的经验,这包括我们成长的背景、养成的个性、思维的方式、信念价值观、以及生命需求等等。最根深蒂固的经验就是我们儿时经历的事务促使我们产生了最原始的价值观。譬如:当一个人小时候父亲毫无理由突然暴毙去世,倘若那个人长大之后没有处理好过去丧父的经验;一些像他父亲的病人出现在他眼前,他的《个人我》往往会借此走出来搞乱他的《专业我》,而产生对病人反移情或投射,进而影响他的辅导素质。

《个人我》无法透过上课、或者任何知识来滋养它。它是需要我们透过大量的反省、自我觉察、深思自己的生命等。让自己内心所有的杂质慢慢净化。而我把此过程称为自我内在的修行。佛教教义里其中注重的是内观。而内观不仅仅透过静坐达成,在我们助人的时候,当下我们就需要修持内观。观察自己的思维从何来、为何来。这些觉察会决定我们的辅导方向以及素质。

这么多年来,我看过一些助人者的《专业我》都做的很好。但是有些走进辅导室是一种面貌,走出辅导室又是另一种嘴脸。转过身,甚至还会去厌恶个案、批判个案。又或者有些助人者走进辅导室时;像似圣人的终极拯救者(Ultimate Rescuer),滔滔不绝告诉对方解决之道;但是辅导室外面的真实世界,助人者和他人的关系还有其生活一塌糊涂、乱七八糟。

因此,我常提醒自己为了不要掉入这种里外不一致的状况,除了要注重《专业我》,我更需要坚持在《个人我》的地方下更多的功夫。我认为一个对自己以及对个案负责的辅导员,他有意愿整合自己的《专业我》以及《个人我》,进而更弹性、更圆融、更成熟地帮助个案。





5.0    佛教Vs心理治疗

5.1    智慧Vs方法

我认同喇嘛梭巴仁波切所说:“最重要的是照顾临终者的心灵。许多人能够照顾临终者的身体,但我们能照顾的则是心灵。”而我觉得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倘若要照顾临终病人的心灵,就需要拥有能够走进他心灵世界的智慧以及方法。你必须把自己的频率调到和临终病人的频率相似,走入他的内心世界,不要急着走出来。探索与了解之后,再用你的频率渐进地邀请他和你一同走去愿意接受宁和以及觉醒的地带。

三年前,我在新加坡带领佛教徒义工的心理辅导课程,一位师父在团体里感叹地分享:“佛教的理论真是一个很有深度的智慧。我们其实可以运用许多的佛教经典来帮助别人。可是就是没有多少个人愿意听进去。”我接着说:“所以,我们一定需要有一些辅导的概念来帮助人们理解自利利他的佛学。”

结果我们一来一往的对话产生一则有关佛教以及心理治疗之间的比喻。我们说:“心理治疗就像一把车钥匙,而佛学就是一辆车。只有钥匙没有车,或者只有车没有钥匙,我们都无法让一个驾驶员启动汽车。给了别人车钥匙之后,教导他驾驶,那么他就可以运用那辆车去他要去的任何地方。而同时,持续性的修行则变成了汽油。”

同样的,在临终关怀领域上,我发现辅导/心理治疗是方法;而佛教(宗教)是智慧。 作为一个助人者,我们需要运用前者而到达后者的存在,这才能更有效的帮助临终病人面临自身的死亡。在佛法中,这两个名词意指心灵修行中两种不同但不可分割的能力。

台湾从事艺术的赖声川导演所说:“任何修行如果只有智慧而没有方法,就没有具体方式来达成;如果只有方法而没有智慧,就像一个人每天认真念经,却不了解经文的真正意义,不能说不好,但这样的修行也很难有所成就。”同样的,在临终关怀领域上,缺乏理论,任何实践方法都缺乏方向;没有方法,任何理论都是空谈。


5.2    佛教和心理治疗两者之间的共同点

我认为辅导谈的是改变;而佛教谈的是觉醒。有关临终关怀,如何让病人知道《改变》以及《觉醒》依然是存在的出口。这点很重要。虽然死亡在即,即使无法改变外在,内在的改变还是可以发生的。我在这里和你分享佛学以及心理治疗的一些相同理念。如下表:

佛学基本理念
1. 众生皆有佛性。

2. 在世间,我们无法逃避处于不圆满的状况。

3. 有关生命的失望、损失、衰退、老化和死亡,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掌控它、并且逃脱它。它是人类普同的问题。

4. 如果《我执》没有蒙蔽真性,自在是可以存在的。

5. 我们需要意识到每个人深层的渴望都是离苦得乐。可是,往往因为内外的贪、嗔、痴,让我们做出许多不适当的行为。

6. 那些带来痛苦以及烦恼的《执著》永远都无法平复我们的心灵。因为随着人时空的无常变迁,我们有层出不穷的执著。

7. 自我觉察本身能够带来觉醒。把我们的执著意念转化为时时刻刻的觉察,我们能够远离痛苦和挫败。

8. 面对生死,我们必须负起责任。透过戒定慧,我们得以悟道。智慧可以转化我执、慈悲可以改善关系。


根据Satir Model帮助临终病人的基本理念
1. 每个人都有其内在资源去面临外在的难题。我们能帮助临终病人珍惜他们的内部资源和拥有内在改变的潜能。

2. 问题总是存在。我们能藉由改变内在来帮助临终病人应付自身的问题。

3. 因为生命的课题是普同性,所以我们的心灵可以彼此连接。辅导员可以在人类这一个普同的问题和临终病人连接。我们同样脆弱、同样无法掌控我们许多生命的课题。它也是提醒辅导员不需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崇高的角度看待自己。

4. 如果我们表里一致,自在是可以存在的。透过大量的觉察,表里一致是可以做得到的。

5. 辅导员不能够根据临终病人的行为来判断临终病人。我们需要连接他们渴望的部分而且以更适合的方式帮助他们实现他们所渴望的。我们必须了解:任何行为背后都至少拥有一个积极的功能和积极的出发点。

6. 辅导员必须了解临终病人的渴望永远都无法被满足,而产生了身心的痛苦。辅导员可以试着了解临终病人的内在状况,促使了解身心的痛苦所带给他们的冲击进而改变内在状况。

7. 在临终病人还未转化他们的负面思维以及感觉,我们需要帮助临终病人意识到负面思维以及感觉的存在。为了转化负面思维以及感觉,我们需要临终病人的改变意愿、改变能力还有准备好改变的态度。

8. 我们可以协助临终病人为自己的想法而负责任。而且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想法。疗愈真正发生是当临终病人知道自己有内在决定的选择。当这个发生的时候,临终病人就可以表里一致,做出更好的决定。辅导需要运用自己,示范如何表里一致,进而带动临终病人改变。






6.0   如何规划善终

我人生的最后一个梦想是得到善终。我常问病人学生:“如果你只剩下三个月寿命,你如何安排生死?”

总结大家给我的答案,可归纳为三个部分:临终的照顾、葬礼的计划、死后的遗愿

在安宁疗护的服务道路上,我发现只有少数的病人可以完成所有规划,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足够的体力去完成。能够完成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已经很棒了。

如果善终能够为我们的关系带来善别、为活下来的亲友带来善生,一切的规划便是值得的这也为何我常鼓励大家要严谨看待如何规划善终的原因。

在规划善终方面,以下三十道问题是我常会询问病人和学生的。如果你在阅读时,心里感到不舒服,我建议你先跳过此篇文章。他日需要时,再重读即可。如果你觉得本篇内容对其他亲友有帮助,也请你借此引导他们来阅读。


6.1  临终的照顾

1.我是否要知道有关疾病及寿命的预测?如果我想知道,我希望是谁来告诉我?如果我不想知道,那该让谁来代替我知道病情?

2.我是否要和医生独自讨论病情?或者只让亲友和医生讨论病情?还是我们一同和医生讨论病情?(知道病情讨论病情是不同的两回事。讨论病情常会牵涉财务、治疗、照料的课题。有些医疗团队会提供家庭会议,即由医生、护士社工来主持会议,让病人及其家属一同来商量决策。)

3.当病情已到了末期,我要坚持接受积极治疗,还是接受安宁关怀?(“积极治疗”就是“我希望继续接受各种医疗及抢救方法来尝试延续我的生命”。而“安宁关怀”则是“我选择不接受任何积极的治疗,只在护理和减缓疼痛的治疗之下,让生命自然结束”。)

4.如果我无法吞食,我是否要插喉管来进食?(清醒的我可以尝试和医生沟通。如果感到不舒服,可以吩咐医生拿走喉管。只怕我昏迷时,无法为自己做决定,因此我最好先让代言人知道我的意愿。)

5。如果昏迷的我无法自行决定任何安排的话,我要谁来做我的发言人及决策者?(最好的做法是你的照顾者也是你的发言人和决策者。如果发言人、决策者和照顾者是三个不同的人,那会较易出现大家有不同意见的状况。)

6.当我卧躺在病床需要被照顾时,我希望在哪里被照顾?医院、慈怀病院、疗养院还是自己的家?

7.当我被医生告知只有几天寿命时,我想在哪里去世? 医院、慈怀病院、疗养院还是自己的家?(被照顾去世的地方可以是不一样的答案。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需求。有些人想要在医院被照顾,却希望躺在自己的床上离世。有些人想要在家里被照顾,却想在临终前的那几天由医生、护士全程照顾。

8. 在我人生最后的日子里,我希望哪些亲友可以陪伴在我身旁?也希望哪些亲友不要出现?(有些病人不希望一些亲友看到他临终衰老的样子,所以会婉拒亲友的探访,好在大家的脑海中对他留下一个健康的印象。

9.当我临终时,我希望得到的护理是……?(请具体说出自己对护理的要求。譬如:每天身体接受清理至少一次、头发和指甲要定期修剪、每天要化妆、希望手脚每天都被按摩一次、口干时用少许温水滋润、大小便之后要换尿布、每隔两个小时身体背部就会被翻转到另一边去,以免皮肤红肿、感染等等。

10.当我临终时,我希望得到的关怀是……?(请具体说出自己对关怀的要求。譬如:有人在日间/夜间陪伴我、无论我是否有反应,都有人与我聊天、说出你心中对我的不舍、拜访时请送我一朵鲜花等等。)



6.2  葬礼的计划

你可以为自己预先计划丧礼的安排,并向家人和朋友表达自己的意愿,以减轻他们的负担与猜测,减少冲突的发生。

11.我要葬礼的宗教仪式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犹太教,或无宗教仪式?葬礼要在哪里进行?

12.我要的棺木是西式还是中式的?我的寿衣是哪一套?我是否想要有任何的陪葬品?

13.我要或不要哪位亲友出席我的葬礼?(请写在文件里,列出亲友的姓名、关系及联络号码,以及说明为何指定不要某亲友出席葬礼。

14.有关葬礼的布置,我要哪一张照片成为遗照?我喜欢哪一种花?我接受或不接受亲友送的花牌及花圈?(有些病人希望亲友把送花的钱转成慈善用途。)

15.有关亲友给的帛金,该如何处理?用来作为葬礼费用的资助,还是捐给相关慈善机构?

16.我可以让人瞻望我的遗容吗?如果可以,有没有特地指定的时间?(建议可以在安葬之前、进行告别奠礼等等。请注意:不是每个人都希望让任何人瞻望遗容,要谨慎处理。

17.哪一些亲友是致悼词的人选?(在还没有去世前,请邀请他们在葬礼致悼词,那会是一个又一个很感人的亲密对话。)

18.如果我有一份致谢词和告别词,我会请谁来唸出?或我是否会请别人事先录音或录像?

19.我希望亲友献唱或播放的歌曲有哪些?我有哪些喜爱的圣经或佛经经文、诗词歌赋等,希望哪些亲友为我诵读?

20.我要如何被安葬?如果是土葬,我想要我的遗体被葬在哪个墓园?如果是火葬,我的骨灰想要被安放在哪个骨灰堂?如果是海葬或树葬,我的骨灰想要被撒落在哪里?如已经做出安排,文件现放在哪里?

6.3 死后的遗愿

死亡结束的只是生命,而非关系。即使我已经去世,亲友仍会怀念我,或重温过往美好以及珍贵的时刻。我希望我留下来的爱足够让亲友们继续活着,也希望我的精神能够透过亲友延续下去。

21.我要对哪些亲友说感谢的话?

22.我要对哪些亲友说宽恕的话?(我原谅你,也请你原谅我。)

23.我要对哪些亲友说关爱的话?

24.我要对哪些亲友说告别的话?

25.有哪些亲友会因为我的离去而陷入忧郁?我要留下什么支持或安慰的话让他们活下去?

26.我的人生里有什么是想要被亲友传承下去的?(如人生哲学、个人修养、生活态度、面对逆境的能力、面对冲突的能力等等。)

27.我希望亲友如何记得我?(如把我的微笑放在你的心里、把我的照片放在你的钱包里、难过的时候写信给我、逢年过节祭拜我、记住我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

28.我怎么分配有纪念价值的物品给我的亲友?

29.我已做遗嘱?已告知我的受益人我存放遗嘱的地点?

30.请告诉亲友我人生的一句座右铭。我是否要把它写在墓碑上?

请把这三个部分的答案存放好。如果你愿意的话,不妨花一些时间用笔写下来,甚至可以录音,好让决策者或代言人跟随你的意愿去落实善终规划。

让离去的人得到善终、让彼此的关系得到善别、让活着的人得到善生。这是我们人生的最后一个梦想。


结语:大树的生死

一个在慈怀病院的下午。从起初窗外的阳光普照,转变成窗外撒进来的小雨,到最后滂沱大雨。我站起来,把窗口关上。

我对躺在病床的临终老人说:“不知不觉。我们谈了两个小时多。我也要下班了。感谢你,告诉我这么多关于你的事情。我很感动。”

他说:“这就是我的人生。现在来到这个阶段。”

我走回到座位,稍微整理了今天和他的对谈。我说:“我比喻你的人生就像一棵大树。曾经那棵大树充满了叶子、花朵、还有果实。曾经这棵大树被害虫侵犯过。也被大风吹倒过。不过,这棵大树依然活到年老。现在,叶子一片一片掉落。花朵也一朵一朵凋谢。果实完全也没有了。你看到这棵大树经历了这么多,他也准备要离开这个世间了。你看到这样的时候,你有什么话还要对这棵大树说吗?”

他同意地不断点头。想了一想。然后对我说:“你有听过蔡琴的一首歌吗?”他哼着:“人生就是戏。演不完的戏。有的时候悲、有的时候喜。……”

我听过这首歌。我也随他一同哼着那首旋律。

他说:“人生就是戏。今天你做主角。明天你做配角。后天你做绿叶。大后天,你什么也不是。”

我明白他的意思。我点头。

他对我微笑了。一个忧郁眼神陪伴着一个放开的微笑,老人看着我。我看着老人。他当下的真实表情仿佛告诉我:“生命同时含杂了悲傷和歡笑。這就是人生。”

的确是在那个大后天,老人安详去世了……

***

最后,我想问你:倘若生命是一棵大树。你的生命是逐渐落叶、或者是累积果实?

我想两者都会同时拥有,那会比较接近我们这个世界的实相吧。

所以,当我们看到逐渐落叶的时候,心里焦虑。当我们看到累积果实的时候,心里高兴。焦虑和高兴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好的和坏的也都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只看我们从那一个角度选择诠释自己的生死。你可以只看好的、或者只看坏的、或者看好的同时也看坏的;都可以。或者什么都不看,也可以。

到最后,你可能会问自己:到底什么是好的?什么才是坏的?都没有了。没有了好、也没有了坏;只剩下的是:

一棵大树倒了……

如果你用心的话,你将会看见大树已经换上新的面貌,在大自然四面八方的时空上,对着你微笑,对着你欢唱。




书目参考
  1. 钟昌宏医师 编。癌病末期安宁照顾 - 简要理论与实践。财团法人中华民国安宁照顾基金会。
  2. Ven. Sangye Khadro著。涂炳忠译。生死两相安。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普觉出版社。2004
  3. 温志大著。走向天堂-人类死亡探秘与安宁疗护。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4. J. Krishnamurti著。廖世德译。生与死。方智出版社。1995
  5. James Fadiman & Robert Frager著。Personality & Personal GrowthPrentice Hall出版社。2001
  6. Brian L Weiss, M.D.著。黄汉耀译。前世今生之回到当下。张老师文化出版社。2001
  7. 善终与安宁服务。李宗派博士。实践大学民生学院院长。
  8. Philip and Barbara Newman著。郭静晃等译。发展心理学-心理社会理论与实务。扬智文化出版社。1998
  9. 生死学或生生学?陆达成。
  10. Rokeach, M. Editor. Understanding Human Values: Individual and Societal. Free Press, New York. 1979
  11. 一行禅师著。胡因梦译。你可以不怕死。橡树林文化出版社。2003
  12. 蓝嘉俊责任编辑。网路与书20 - 少一点 Less。吴兴国 - 学的时候一大片,做的时候一条线。2005
  13. John BanmenSatir’s Systemic Brief Therapy Training Programme1999
14. 赖声川著。赖声川的创意学。天下文化出版社。2006

已亮最新的活动看板

身体健康是必要的,
心智成长是需要的,
灵性修养是重要的。



FAQ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1。問:這些照片是你拍攝的嗎?
答:每一張都是我拍攝的。不是我拍攝的,我會加上原址注明。

2。問:我可以轉載你的照片嗎?你的文章嗎?
答:可以。不過,請注明網址(http://www.yiliang-room.blogspot.com/)。倘若你要用來出版或者影印,請你留步。因為我會和你拿版權費。隨便拿別人的照片以及文章放在自己的blog上,又不加注明,我對此覺得不尊重当事人。

3。問:你有提供網上輔導嗎?
答:沒有。想知道你的地區有沒有輔導中心。你可以参考以下网站。
馬來西亞 http://www.newera.edu.my/counselling_centre/(請點選輔導機構通訊錄)
新加坡 http://www.ncss.org.sg/documents/vwoContactDetails.pdf

4。問:你能不能給我一些修讀輔導或者辅导工作的意見?
答:我無法給與你中肯的意見,因為我對修讀輔導已经不很了解。至于你想要如何修读,请直接联络counseling@fsi.com.my

有相关辅导老师为你解答。有关心理系的就业前景,请参阅http://www.fsi.com.my/?p=993

我不熟悉现在的教育背景。问我也没有用。 请直接联络我所给你的email直接讯问。

以量


5。問:你寫了多少本書?
答:七本。《已亮的天空》、《尋找光和愛》、《把愛帶回家》、《陪你到最后》、《善终》、《善生》及《再见,再看见》

6。問:你的書可以在那裡購買?
(A) 马来西亚的读者们(包括东马及西马)、及海外的读者们。

你都可以致电或 email 给以下相关机构或书局订购七本以量的作品。

已亮出版社 (巴生)
Tel: 012 - 324 0769
Fax: 03-3081 1330
Email: yiliangpublication@gmail.com


Step 1。请决定你要购买的书量及书名,书价如下。

书价 (不包括邮费,邮费请参考下列计算) :

《再见,再看见》西马 RM 15 东马 RM 17
《善生》 西马 RM 28 东马 RM 31
《善终》 西马 RM 28 东马 RM 31
《陪你到最后》 西马 RM 15 东马 RM 17
《寻找光和爱》 西马 RM 15 东马 RM 17
《已亮的天空》 西马 RM 15 东马 RM 18
《把爱带回家》 西马 RM 22 东马 RM 25
购买一套七本 西马 RM 150 东马 RM 170 (这包括邮费)

邮费 (西马):
1-2 本 RM 7
3-4 本 RM 9
5-9 本 RM12



Step 2. 请汇款至Public Bank
Yiliang Studio & Publication
账户号码 3178 434 011

Step 3. 汇款后请把汇款单电邮或传真给负责人,家安。清楚说明你要的书名、书量及书价。还有你的英文名字、电话号码以及地址。书本将会尽快透过 Poslaju 邮寄方式寄送给你。

Step 4. 你大约可以在五个工作天之内,收到你的书本。有时候顺利的话,你大约三天工作天之内,就可收到你的书本。



*****

(B) 新加坡的读者们

请致电 或 email 给新加坡甘露关怀协会购买书籍。六本书的存货量充足。新加坡大众书局没有销售以量书籍。

新加坡甘露关怀协会
Tel: 6748 7408
Email: info@nectarcare.sg
Address: 36 Lorong 24A Geylang Singapore 398570

书价(新加坡无法提供邮寄服务):

《善生》 $13
《善终》 $13
《陪你到最后》$7
《寻找光和爱》$7
《已亮的天空》$7
《把爱带回家》$10
购买一套六本


7。问:新加坡电台 1003 电台什么时段再有你的节目?
暂时没有。

8。问:大马电台 aiFM 什么时段再有你的节目?
暂时没有


9。大马各地的辅导资源:

Agape Counselling Centre Malaysia (Johor Bahru)
马来西亚博爱辅导中心(新山分会)
113-02, Jalan Rosmerah 2/16, Taman Johor Jaya, 81100 Johor
Bahru, Johor.
Tel / 辅导热线: 07-3579195
Fax: 07-3579198
Email: friend@myjbagape.com
Website: http://www.myjbagape.com/

Kluang Buddhist Society PELITA Counselling Centre
居銮佛教会心灯咨询辅导中心
9A, Jalan Setia, 86000 Kluang, Johor.
Tel: 019-7797389

Persatuan Pengajian Agama Buddha Kulai
古来佛学会佛济教育辅导中心
心灯咨询辅导部
100, Jalan Kenanga 29/6, Bandar Indahpura, 81000 Kulai, Johor.
Tel: 07-6625400

The Befrienders (Johor Bahru)
防止自杀协会(新山)
P.O. Box 153, Taman Sri Tebrau, 80057 Johor Bahru, Johor.
热线: 07-3312300

新山佛光咨商室(佛光山新山禅净中心)
48, Jalan Sutera Merah 2, Taman Sutera, 81200 Johor Bahru, Johor.
Tel: 07-2898972/ 3
Fax: 07-2898975
辅导热线: 07-2898956/ 07-2898957
Email: fgsjbmy@gmail.com
Website: http://www.fgsjb.org.my/


槟城州安宁关怀服务
HOSPICE CARE SERVICES IN PENANG

NATIONAL CANCER SOCIETY MALAYSIA (PENANG BRANCH)
Rumah Hospice, 250A, Jalan Air Itam, 10460 Penang.
Tel : +6
04 – 228 4140 | Fax : +604 – 226 4676

Email : ncsmpg@gmail.com | Website : http://www.ncsmpenang.org

Services : Palliative home care


PURE LOTUS HOSPICE OF COMPASSION
73, Jalan Utama, 10460 Penang.
Tel : +604 - 229 5482 | Fax : +604 -229 5482
Email : lyanshih@gmail.com | Website : http://purelotushospice.org/

Services : In-patients care service for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MOUNT MIRIAM HOSPITAL, PENANG

23, Jalan Bulan, Fettes Park, 11200 Tanjung Bungga, Penang.

Tel : +604 - 892 3999 | Fax : +604 – 890 1583
Email : enquiry@mountmiriam.com | Website : www.mountmiriam.com

Services : Out-patient, in-patient and home care.

CHARIS HOSPICE

15, Cangkat Minden, Jalan 12, 11700 Penang.

Tel : +604 – 658 7668 or +60111 -246 6757 | Fax : +604 – 658 7669
Email :
charishospice@gmail.com | Website : http://www.charishospice.com
Services : Palliative home care and day-time activities for patients.

HOSPITAL PULAU PINANG

Wad Medikal Paliatif, Hospital Pulau Pinang, Jalan Perak, 11600 Penang.

Tel : +604 – 288 6230

Services : In-patient care service

HOSPITAL BUKIT MERTAJAM

Hospital Bukit Mertajam, Jalan Kulim, 14000 Bukit Mertajam, Sebarang Perai Tengah.

Tel : +604 – 579 7333
Services : In-patient care service



还有另外一个管道,你可以联络槟城檀香寺爱心线,
问一问他们有没有提供居家服务的义工。http://thanhsiang.org/ch/welfare/mitra/aixinxian

额外相关连结Additional Related Links:

慈怀病院资源表 Malaysian Hospice Council
www.malaysianhospicecouncil.org (please click into ‘members’ page)


马来西亚辅导与福利服务资源表 Counselling and Welfare Support Services in Malaysia

http://www.newera.edu.my/counselling_centre/1_Counselling%20Centre.pdf

孝恩辅导与谘商 Xiao En Counselling and Support Services
www.xiao-en.com (Careline: 1800-888-333)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 Life Line Association Malaysia

www.lifeline.org.my



柔佛新山地区
方舟休养中心
Persatuan Hospice ARK
No. 2, Jalan Sutera Merah 3, Taman Sutera 81200.
Johor Bahru, Johor.
Tel/Fax: 07-556 0878
Email: hospice_ark@hotmail.com



Palliative Care Association of Johor Bahru
44 Jalan Tun Abdul Razak
Susur 1
80000 Johor Bahru
07-2229188
website: http//www.pcajb.com
Dr Angamuthu (President)
Mr Lee Soo Tong (Hon.Secretary)
Ms Nancy Yee (Administrator)




below are three senior counsellors that i will recommend in Singapore.

(a) Care Corner (Mandarin) counselling Centre
郭丽芳 资深辅导员 (精通华语)
(for Christian clients who speaks in Mandarin.)
http://www.carecorner.org.sg/cccc.htm
+65-63531180
Blk 62B Lorong 4 Toa Payoh
#02-143 Singapore 312062

(b) Counselling and Care Centre
Ms Ruth Chua (Senior Therapist) (精通双语)
(for Christian clients who speaks in english and mandarin)
+65-65366366
http://www.counsel.org.sg/
Blk 536 Upper Cross Street
#05-241 Hong Lim Complex
Singapore 050536

3. Shan You Counselling Centre
Ms Jane Wong, 黄秋媚 (Senior Counsellor) (精通双语)
(for Buddhist clients who speaks in Mandarin and English.)
+65-6741 9293
http://www.shanyou.org.sg
Block 5 Upper Boon Keng Road #02-15
Singapore 380005
(at Multi-storey Car Park, Level 2)
Nearest MRT Station: Kallang

Hope it helps.
以上三位都会收费。打电话给辅导中心,他们的员工会替他们安排辅导档期。
至于收费多少,请致电询问。


10。

谢谢你告诉我目前面对的两难。
抱歉。我无暇在线上提供任何的支持。
目前共有 1000 多封 email 无法回应。
我建议你要继续寻找成长的道路。

第一。请多阅读。那些我在书后推荐的延伸阅读书籍。
第二。如果你愿意的话,改次我在哪里有带工作坊的时候,希望你能过来参加。所有活动的更新都会放在 FB 里。
第三。找能信任的亲友倾诉是很能疗愈的事。如果这方面欠缺的话,我希望你不妨考虑以下资料:


我和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提出一个支持大家解决方式,
而得到他们的同意。生命线有一群资深协谈义工非常乐意协助大家。而目前已经有许多读者们开始和这些义工们开始商谈他们的两难。

你的任何心事想要倾诉,不妨考虑以下生命线所提供免费的支持方式:

(1)email 谘商 counselling@lifeline.org.my

(2)热线辅导专线:+603- 4265 7995 服务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 7.00pm-10.00pm 星期六 2.00 pm - 5.00 p.m.

(3)面谈辅导服务。辅导面谈预约电话:+603-4266 6195

想要多了解生命线协会,请浏览:http://www.lifeline.org.my/
生命线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Life-Line-Association-Malaysia/160111523630?ref=stream

感谢你。祝福你。望你谅解。

以量


11。

马来西亚董总出版社。cbmember@djz.edu.my
或者打電話給董總(+603-8736 2337 分线213/214/250)
请他们直接邮寄给你。

四本书:已亮的天空。尋找光和愛。把愛帶回家(这本是教总出版,不过董总依然可以帮忙售卖)。陪你到最后。

请看以下的网络介绍。
《把爱带回家》http://web.jiaozong.org.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54&Itemid=143
《陪你到最后》http://lot5reading.blogspot.com/2009/10/blog-post_3943.html
《已亮的天空》http://www.got1shop.com/goods.php?id=53674
《寻找光和爱》http://lot5reading.blogspot.com/2009/10/blog-post_7739.html


12。安宁疗护的资料

http://www.singaporehospice.org.sg/7.4_providersandservices.htm


let me answer these one by one.

1. I thought you mentioned about gaggle propolis for cancer patient who has painful throat. Did I recall correctly?
No. Gaggle propolis liquid is for those patients who has wounds in mouth. not for managing the pain of the throat, but is for the mouth and the lips. especial the dryness and wounded parts. Please refer to the hospice doctor to manage the pain.

2. How much propolis to be used for gaggling purpose?
It depends. you can follow the instruction when you purchase propolis liquid.

3. can the person swallow it after gaggling?
follow the instruction of the product. normally, it is healthy enough. because 至於蜂膠可強化細胞膜,防止細菌入侵,增強抵抗力,含高量類黃酮可消除自由基與抗氧化作用,並具抗細菌、抗病毒效能。蜂膠具有顯著的殺菌、抑菌及抗炎活性,能有效殺死75種細菌,包括上呼吸道感染、預防肺炎、尿道感染等,蜂膠已發現對許多DNA與RNA型病毒均具抑制活性,包括流行性感冒A與B型病毒、水泡性口腔炎病毒、單純庖疹病毒、冠狀病毒、輪狀病毒和腺病毒等。BUT, before you purchase, please consult the nurses first. because i didn't see the patients directly, i am NOT supposed to give any instruc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nurse's or doctor's advices.

4. Do you know of any type of food to take when the time is closer?
Please check with the doctors, or the nurses. normally, please avoid those foods which are rich in fibre so to avoid constipation. Don't give so much food for the dying patients.
Reading material that helps you and your families: 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100654?tid=8

5. Do you know which hospice the family can approach for help?
Firstly, please check with the oncologist whether the patient can be reffered to hospices. then, the oncologist will help to fill up referral form on behalf of the patient to the preferred hospice. They know what to do in the hospital, you don't need to give special instruction, once you request it. Patients can choose to have either home-care hospice service or inpatient hospice. below are the webpage link for all hospices in Singapore. Please inform your prefered hospice to the oncologist.

http://www.singaporehospice.org.sg/7.4_providersandservices.htm
Please click one by one to browse all the details.


6. do you know of any helpful company that offers affordable funeral service?
more or less the same. unlike Malaysia, there is big gap for the services. They all are almost sharing the similar costs and offers.
here you go the webpage link for your further info. You MUST check all these to know all the action when patient is dying in Singapore.
http://www.nea.gov.sg/passesaway/when.htm
http://www.nea.gov.sg/passesaway/arrange.htm
http://www.nea.gov.sg/passesaway/afd.htm


I could recall what i shared with you all in the training session, Hospices in Malaysia are far behind the system in Singapore. All the info are so well-written in Singapore. There is a large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Malaysia. Let's make it better.

regards

Yee Leong

任何有兴趣想要多了解無語良師計劃(馬來西亞)的读者们,不妨浏览此网页。
www.silentmentor.org


13。

若您想了解安宁机构在巴生谷地区,请游览以下网页或拨电询问更多详情。

1) HOSPIS MALAYSIA
2, Jalan 4/96, Off Jalan Sekuci, Taman Sri Bahtera, Jalan Cheras, 56100 KL.
Tel: +603 – 9133 3936
Fax: +603 – 9133 3941
Email: info@hospismalaysia.org
Website: http://www.hospismalaysia.org/

2) KASIH HOSPICE CARE SOCIETY
7, Jalan 14/29, Section 14, 46100 Petaling Jaya, SEL.
Tel: +603 – 7960 7424
Fax: +603 – 7956 6442
Email: admin@kasih-hospice.org
Website: http://www.kasihfoundation.org/

3) HOSPICE KLANG
82, Jalan Sri Sarawak 4, Taman Sri Andalas, 41200 Klang, SEL.
Tel: +603 – 3324 2125 / 3324 4740
Fax: +603 – 3324 3125
Email : hpsklang@gmail.com
Website: http://www.hospiceklang.org/

4) ASSUNTA PALLIATIVE CARE CENTRE (AsPaCC)
83, Jalan Templer, 46990 Petaling Jaya, SEL.
Tel: +603 – 7931 7298
Fax: +603 – 7954 3389
Email: aspacc.assuntahospital@gmail.com
Website: www.assunta.com.my

除了上述的四间安宁疗护中心以外,以下附上其余两家安宁疗护医院的联络资料供您参考。

I) PALLIATIVE CARE UNIT, HOSPITAL SELAYANG
Lebuhraya Selayang-Kepong, 68100 Batu Caves, SEL.
Tel: +603 – 6120 7564 / 6120 3233

II) PALLIATIVE WARD, UNIVERSITY OF MALAYA MEDICAL CENTRE (UMMC)
Pusat Perubatan Universiti Malaya, Lembah Pantai, 59100 KL.
Tel: +603 – 7949 7611 / 7949 4422


在SRI KEMBANGAN SOUTH CITY PLAZA 内有一NGO
专给单亲家庭协助-定期发放物资。
只要有离婚证书或警局报案报告(先生离家/失踪)就可申请。
容易获得,不像JKM福利金最快也要等半年。
你google search : Multi Mutual Charity Association


性侵犯案件支持(新加坡)

What after-care services are available to the victim?

AWARE’s SABS Helpline
6779-0282 (10 am to 3 pm, Mondays to Fridays)
1800-7745935 (3 pm to 930 pm, Mondays to Fridays)
sabs@aware.org.sg

Care Corner Helpline (For Mandarin speakers)
1800 3535 800

Samaritans of Singapore (Suicidal tendencies)
1800 221 4444

ComCare Helpline (Family Service Centres)
1800 222 0000
- See more at: http://www.aware.org.sg/help-for-rape-victim/#sthash.KlA6celv.dpuf

Please call any of them to seek for further assistance.

meanwhile, please browse the below webpages as well.
http://www.aware.org.sg/rape/
http://www.aware.org.sg/2011/11/official-launch-of-sexual-assault-befrienders-service-sabs/
http://www.aware.org.sg/help-for-rape-victim/



一系列 12 集《听生死说故事》电台节目分享: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channel/UC9oNLZDvKphPYbu8XdzdOdw



你好。

事务过于繁忙,无暇一一回应。
请参考以下给予的资料。
希望你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一系列 12 集《听生死说故事》电台节目分享: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channel/UC9oNLZDvKphPYbu8XdzdOdw


部落格:http://yiliang-room.blogspot.sg/

面子书:孝恩辅导

或者请阅读善终这本书。

请搜寻 google 乳癌 support group,或许你会找到一些有相关知识的团体,给你协助。

祝福你及你的母亲。

以量 望谅解。


我目前没有收个人的实习生。如果你想要成为孝恩团队的实习生,请你写电邮给我的团队伙伴之一,傅玉环辅导员: counselling@xiao-en.com.my

你需要先在电邮里做个简单的介绍及你对团队实习的要求。你们俩先沟通及彼此了解。如果双方的期待吻合,我们会再要求面试。你需要通过实习面试,才能真正开始实习工作。

我不会督导你。是我们团队伙伴督导你。

谢谢询问。 祝福你。

以量 谢谢你。祝福你。


謝謝大家。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