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被新加坡同行朋友赋予一个任务,
就是去新加坡某间学院和 40 多位有服务经验的护士学生分享两个题目。
说是分享,其实是教导。
因为那是 Advanced diploma course 里头的两个小 subjects。
第一个topic: Spirituality in Palliative Care
第二个 topic:Multi cultural aspect in Palliative care。
都是很严肃的题目。
每个题目,两个小时。
所以在星期一,谈两个题目。共四个小时。
接到这个任务之后,我的“专业我”以及“真实我”就开始对话了。
每一次接到这种任务,“真实我”就非常懊恼,为何接下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任务。
“专业我”常去找出专业的书本,认真阅读,然后就引经据典把重点弄成 power point slides。
四个小时就过关了。
每一次走进学院教书,
我都有两个障碍。
第一个:就是我很不喜欢自己常要代替那些专家做他们的嘴巴。
运用他们的头脑,透过我的嘴巴说出他们的想法。
第二个:我常觉得我的华语比我的英文好多。所以对于用英语表达我的看法,我总是觉得自己比其他新加坡同行差一些。其实那是自己自卑的问题。其实我的英语是每一个人都听懂的。可是,就是自己自我价值感觉的问题。自我感觉在这个地方,并不良好。
这两个障碍,常导致我走进学院,失去了自己的神采。
我的“真实我”就是如此高傲。
为何我不可以说出我自己的看法?
如果我的“真实我”听话的话,我就不会这么痛苦。
乖乖听“专业我”做事,用上好几天念书,做slides就行了。
我其实在上两个礼拜,在自己的planner写着:“好好读书、找资料。”
“真实我”依然叛逆中。
我每一次读着别人的理论的时候,我就问自己:“为何我不可以拥有自己的概念?为何我不选择当下陪着这些学生走一趟 spirituality and multicultural 的讨论?为何我不可以用我们本土的想法来作理论?就是硬要用西方的理论来看到我们本土的 palliative care?”
这两个礼拜,我每一次拿起找好的书本,想要阅读,
我心里就开始抗拒。
“我要说出我自己真实的看法!”
这把声音很强烈。
所以这两个礼拜,为了逃避准备,我追看《新三国志》。
一直用看《新三国志》来逃避,不要去准备。
我给自己挑战:我不要用传统教法。
我要把那个 go with the flow 的自己,带进学院。
什么也不要准备,就走进去和大家分享这两个 topic。
让大家都可以和我一同探讨。
就这么说好了。
结果,授课前一晚,《真实我》开始慌张了!
糟糕,真的连一张 slides 都没有。怎么可以这样?
《专业我》也开始慌张了。
一直拿着那两本书来阅读。
可是就是阅读不下去。
因为那些资料、资讯,和我们本土的很多都不搭。
再加上自己的狂妄,实在读不下去。
结果,那一晚的挣扎,我大约凌晨两点多才入睡。
一直为了那两个障碍,不能跨前一步。
早上,我九点抵达学院课室。
开书包,够力!
忘记拿相关 Thumb drives 来!
还好就是有带另外一个 thumb drives。
也就是说当天晚上准备的东西,天注定这一切,
加上我自己的粗心,注定不可以用专家的理论。
居然就是注定了。
那么,就死一场。
面对这 40多位,我告诉自己:我要把自己的神采带进学院。
拿掉我自己的两个障碍。
站在一群有服务经验的护士前,
我分享两个部分的自己。
专业的自己,以及真实生命的自己。
我告诉大家:“我今天不打算告诉你们其他专家到底对这两个题目说了些什么。我反而希望今天我可以用我真实的自己,和你真实的自己互动、看我们今天早上四个小时可以擦出什么火花?”
结果,我看到自己的专业我非常配合真实我。
我很喜欢看到这两个部分的自己如何在带动的时候,不断整合、配合、出招拆招。
我打算把那个流程写下来。因为我自己清楚知道我是没有办法再让那过程重来。它是那么独一无二。
1。介绍自己。professional self and personal self。clearly mention to students that this both session will be experiential and practical.
2。我在白板上,画了一颗星星。问大家,一个人活着会有什么 needs。结果大家说了很多,我们把它分成五大类。Financial needs, physical needs, psychosocial needs, emotional needs and spiritual needs. 我就问大家 如果 needs 不被满足,会变成什么?我们开始讨论 pain。鼓励大家讨论我们在我们的人生如何面对痛苦。
3。我发了每人一张小纸张。告诉他们如果你们是病人的话,你们最后一个 needs/wishes 会是什么?我告诉他们请选一个,最重要的一个。如果你觉得你会多一个一个。请你向我再拿多一张小纸张。写好了之后,有四五位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我慢慢和他们分享他们的五个答案。请同学们教导我要如何分类。护士们说出的答案,应该归类于那一个 needs。很有趣的是,每个人都会凭着自己的诠释去归类。所以同一个行为,大家的归类至少有三个类别。所以我就乘着这个机会告诉大家,我们的intrepreation 会让我决定我们要给一样事情什么意义。meaning and purpose。
4。我花了一些时间去告诉大家人活着需要创造自己活着的meaning and purpose。它基本上是和宗教没有观念的。灵性这回事,牵涉两个大部分,第一个就是活着的时候该如何活着,第二个就是死亡之后去那里。灵性是很个人的宗教,而宗教是群体的灵性。
5。又回到团体,继续解释。结果我们发现所有最后填上的wishes都是归类为 spiritual needs。所以我就告诉大家,就是因为很多东西可以归类为 spiritual needs 的时候,当一个病人没有办法满足那个 needs 的时候,就产生了 spiritual pain。
6。我们就开始讨论如何 cope with spiritual pain。很多学生就开始引用宗教的仪式、活动来解决 spiritual pain。我鼓励他们 think out of the box。之后,我就用一个隐喻:人就像一台手机。当手机没有电的时候,我们该怎样?“find the charger!”一位护士如此回应。我们都笑了。“对了。就是找出你的电源来由。” 一个人找不到他活着的意义时候,或许说一个人面对他的spiritual pain 时候,就需要找出 battery charger。那你们的 battery charger 在那里?结果,很多说了很多很棒的解决方式 to cope with the spiritual pain。譬如:煮一道好菜给自己吃。去医院看刚出生的婴孩。漫无目的的离家出走六个小时。等等。然后,我就开始 challenge 他们,可是当一个人病人已经发现自己的 battery charger 愈来愈没有 power 的时候,该怎么办?我顺便告诉大家这也为何很多病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会迷失、会彷徨。再重复,当我们活着的时候,能够清楚了解灵性课题的两个部分是很重要的。第一个就是活着的时候该如何活着,第二个就是死亡之后去那里。
7。有一位护士提起了自己一定要有一个 special 的葬礼。有一位提起一定要开一个 meeting hall 来招待所有的人,和他们有个 farewell party。有一位说把所有的产业卖掉,捐给家人以及慈善机构。有一位说一定要先环游世界。我就在这五个答案里头说出:善生、善别、以及善终的重要性。说出这三个因素是如何环环相扣。让即将去世的人得到善终、让彼此关系得到善别、让活下来的人得到善生。也清楚告诉大家要得到善终的人之前也需要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善生。因为善生会带来善终。
8。我在这里做了一个雕塑。我雕塑自己的死亡。我请六位护士站起来,各自扮演我的家人、朋友、同事、社区的人、我信仰的higher being 等等。我死的话,我会产生什么状况?我们在这里讨论很久。结果我在这里说出我对 spirituality 的看法。针对第一个部分:就是活着的时候该如何活着。我谈起 connectedness 的概念。达到灵性的状况,是看你和自己的关系、和许多人的关系、和大自然的关系、和超自然的关系,是否能够达到一个你定义的平衡状态。如果有,这个人我可以说他的灵性是很富足的。
当我丢下所有的线条时候,留下那六个人拿着那六条失落的线条时候,我谈到灵性的第二个部分:就是死亡之后去那里。我在这里谈起 transcendence 的概念。(升华、或者超越的意思。)人死亡之前,会问自己:我死后去那里?没有人知道其实死后去那里。宗教给我们一个概念,可是我们没有一个人经历过。所以我们凭着我们同样频率的信念去相信我们宗教所给我们的概念。所以每一个人的相信都不一样。可是这个概念会影响我们的 spiritual belief。也会影响我们如何面对 spiritual pain。
(我好喜欢自己说的这个部分。两个层次,清楚说明我对灵性的看法。)
9。接下来,我们花了时间去讨论:宗教 (religion) 以及 灵性 (spirituality) 的相同以及相异。我在白板上画了六组图。每组图都只用两个圆圈去解释。
第一组图。说明有些人他的灵性是在宗教的大圆圈里头。他比较相信力量是往外求。所以他深信宗教仪式可以给他力量。他相信宗教师的话语、宗教书本的教导。
第二组图。说明有些人他的宗教师在灵性的大圆圈里头。他比较相信力量可以往内求。他深信直觉、深信自己内在资源可以带给他力量。他相信自己的话语。他拥有基本的宗教信仰。
第三组图。说明有些人,他的宗教圆圈以及灵性圆圈几乎是同等大。这些人的内在以及外在都是非常富足的。他有办法整合这两者,让内在以及外在的力量可以获取。
第四组图。说明有些人只有宗教圆圈。可是没有灵性圆圈。所以你会发现这些人会非常宗教里头的教条、规则、可是他或许不把自己的情感部分纳入。
第五组图。说明有些人只有灵性圆圈。可是没有宗教圆圈。所以你会发现这些人非常有灵性,天马行空、直觉很强,可是他通常都很处理自己的情感以及情绪问题。
第六组图。说明有些人没有灵性圆圈,也没有宗教圆圈。这些人如果在这世上都没有/或者不懂如何从外在以及内在来获取能量的话,自然的,这些人的自杀率相对提高了。
(非常喜欢自己这样的创意。再一次,用了我专长的数学教法,说出了我对 spirituality 以及 religion 的看法。)
10。之后,我播放一个 video clips 给大家看。是我一个病人怎样排除万难在自己的funeral wake里头要求他的朋友们为他跳 半个小时的 line dance。他照顾先生的宗教需要,依照先生的宗教需要来进行葬礼,可是也依照自己的灵性需要(meaning and purpose)来说出自己的需要。结果,我们看了这个 line dance 的表演,好多学生都哭了。哭的时候,我让他们说出自己对这个病人 last wish 的看法。有一位学员流下眼泪,我请大家都安静地陪伴流着眼泪的她。然后我继续再教导下去之前,我对大家说:“很多的quiet time 就是 spiritual time。我们如果要对方联结自己的spiritual self,我们这些助人者就需要安静。你能越安静,她越能连接自己。and this is precious spiritual time.”
11。之后,我再播放另外两个 video clips 给大家看。宗教以及灵性两者同时如何为病人发挥最大的力量来达到善生、善终、以及善别的概念。一位年轻妈妈去世之前,去世当儿以及去世之后,如何为自己、丈夫以及两位女儿作出这三善的概念。非常好的学习以及讨论。
12。之后,我请他们玩大风吹。从他们小时候吹起。吹到最后他们去世。然后要他们安排如何处理自己的骨灰。这个活动我问他们:“你们有没有在大风处的时候,找到任何人从开始第一个问题就一直和你同组?”结果,真的有一对护士的想法一直都吻合。所以我趁机会说出何谓 culture。文化就是由一群人组成同一种的信念,而产生的。有主流文化以及非主流文化。其实它都是文化。可是,世界的真相是:没有多少个人都会完完全全相同的信念。所以每一个人都是 unique 的。可是我们需要文化来生活。为何?他们回答的很好:“connection”
是的,人因为要相同才可以有所连接。(产生某种文化。)
而且,人因为要相异才可以有所成长。(让不同的文化百花齐放。)
13。结果我把他们以宗教以及种族来分类。结果我们这四十多位护士居然有办法分成几乎十大群。Malay Muslim, Chinese Christian, Chinese Buddhist, Philipino Christian, China Chinese Free Thinker, China Chinese Taoist, Chinese Free Thinker, Indian Christian, Indian Buddhist, Indian Hindhu, 然后我就请他们说出他们的种族以及宗教里头,是如何从患病到最后死亡这整个大过程处理事情。我们花了大约45分钟在这个环节。学到很多。我尽量让大家看到虽然不同宗教以及种族,可是很多仪式都在告诉我们几件事。《connection, respect, forgiveness, giving,》我的工作就是在他们告诉文化产物之下,如何找出 common point。
14。最后结束之前,我用一个小孩如何面对失去母亲的故事来做结束。
结束后,很多护士拥前来,对我说:“太棒了!”他们陆续对我说谢谢。我很欣慰。而我自己也觉得很棒。太棒了。我喜欢那种流程。一环跟着一环走。 而不是那种传统的教法,一个教课被切成一节又一节。
***
后来,花了一整个晚上写到这里,我有一个发现。
其实我内心里并不想要纯粹《真实我》胜出,
也不想要完全否定《专业我》。
到最后,走在这一道路,我需要的是:
如何持续整合我的《专业我》以及《真实我》。
在别人的《专业我》里头,如何吸取他们的专业,然后滋养我的《专业我》。
然后转移到《真实我》的部分来实践。
如果它行得通,那它就一定可以也同时滋养《真实我》。
当它能够滋养《真实我》的时候,同时它一定也回馈给《专业我》。
两者能够整合、能够相辅相成,
它产生出来的火花里头:内容里有过程,过程里也有内容。
这两者都可以互相并重。
真的感谢同行给我这一次的任务,让看到自己比想象中的自己更为丰富。
真的期待未来成长的自己会继续展现怎样的面貌。
加油,以量。 :)
以量 祝福自己、也祝福大家。
***
5 comments:
谢谢~=)
I like that.
"connection, respect, forgiveness, giving"
That makes me proud to be a human, a human living in singapore, singaporean. I am thinking what will happened to me if I don't born in singapore and somewhere else. But I tell myself I am in the earth, in this universe. Not just singapore. heehee.
Take a look @ singapore pledge. It is so meaningful to me.
我们是新加坡公民,
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
团结一致,
建设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
并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
共同努力。
We, the citizens of Singapore,
pledge ourselves as one united people,
regardless of race, language or religion,
to build a democratic society
based on justice and equality
so as to achieve happiness, prosperity and
progress for our nation.
In order to fulfil in the pledge, it require
(connection, respect, forgiveness, giving) , especially I like regardless of race, language or religion.
To connect > human as a human
To work > human as a human
To respect > human as a human
To forgive > human as a human
To give a life of > human as a human.
When I went thru my palliative care training, I learnt about if religion teachings fail to give the person confidence that he/she used to have the confidence, be a human to accompany a human.
To conform myself.
A true self or professional self will only integrate into be your self.
Haha, by writing this comment, I actually conform myself.
Thanks, Teacher Yee Leong
谢谢你的时间和精神来写这一篇
很受用
祝福你,也祝福我自己。(很喜欢这一句)
很完整的一个分享。我也会有很多个“我”在对话和争执,可是,却不能这么具体和清楚地述说出来。谢谢你花时间把挣扎到磨合的过程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ninnin:不客气。
笑佛:希望你永远和"connection, respect, forgiveness, giving"同在。祝福你。
Liam:不客气。祝福你,也祝福我自己。(我当然也很喜欢这一句。)
leeteng:如果你持续十一年每晚都写一些日记的话,凡是写不出的心情都可以写得出。坚持有坚持的好,甜美的果实永远都只是留给那些坚持的人去品尝。不然的话,你写不出内在挣扎的声音。谢谢你的回应。祝福你。
Post a Comment